《鹧鸪天 其三 重游东岩寺,壁间见韩飞霞题字》
时间: 2025-01-01 17:47: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仙梵潮音水月堂。
昙花犹映墨花香。
旧围红袖题诗处,
曾指银瓶索酒尝。
追幻梦,忆疏狂。
春风宿草满平冈。
浮山夜壑藏舟夜,
槛外长江自渺茫。
白话文翻译:
在水月堂中,传来仙人般的乐声,仿佛是潮水的声音。昙花的影子映衬着墨香四溢的花朵。那旧时红袖题诗的地方,曾经指着银瓶索酒品尝。追逐那梦幻般的回忆,想起曾经的放荡不羁。春风吹拂,草丛满是平坦的冈坡。夜晚的浮山之中,藏匿着船只的身影,槛外的长江则显得无比渺茫。
注释:
- 仙梵:指道教或佛教的音乐,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水月堂: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一处景致,象征着宁静与美丽。
- 昙花:一种花,象征短暂的美好和珍贵的瞬间。
- 墨花:指的是以墨色书写的花,可能暗指诗歌或书法的艺术。
- 红袖:指的是女性的衣袖,隐喻诗人对往事的怀念。
- 银瓶:象征酒的容器,暗示享乐与交友的情景。
- 浮山:指的是远处的山,象征着遥远的记忆和梦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惭愧,明代诗人、文学家,因其才华在当时社会受到高度评价。他以诗词、散文、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艺而著称,尤其擅长用典和构思。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是杨慎在重游东岩寺时所作,寺庙的环境引发了他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三》是杨慎在东岩寺重游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采用了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开篇“仙梵潮音水月堂”,即以音韵的美感引入,描绘了一种轻灵而超然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接下来的“昙花犹映墨花香”,则通过昙花的短暂与墨香的持久对比,反映出生命的无常与瞬间的珍贵,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诗中“旧围红袖题诗处”,让人联想到往昔的温柔与浪漫,诗人对那段时光的依恋显而易见。而“曾指银瓶索酒尝”,则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洒脱态度,展现了他那份放荡不羁的精神。这种对比的呈现,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使读者不仅感受到表面的美丽,更体验到内心的波动。
“追幻梦,忆疏狂”一句,直接回归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曾经放纵生活的怀念与思考。最后两句“浮山夜壑藏舟夜,槛外长江自渺茫”,则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收束全诗,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
整体而言,杨慎的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梵潮音水月堂: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声响如潮水,氛围宁静。
- 昙花犹映墨花香:强调昙花的短暂美丽,伴随墨香绵长,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旧围红袖题诗处:回忆旧日与友人吟诗的情景,充满了温情与怀念。
- 曾指银瓶索酒尝:表明了曾经的快意与洒脱,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
- 追幻梦,忆疏狂:意识到人生的短暂,追忆过去放纵的日子。
- 春风宿草满平冈:描绘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浮山夜壑藏舟夜:描绘夜晚的幽静与神秘,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 槛外长江自渺茫:长江的渺茫象征着未来的未知,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梵潮音”暗示了音乐的美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昙花、红袖等,寓意深刻,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人生无常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梵:象征超凡脱俗的境界。
- 昙花:短暂而珍贵的美好。
- 红袖:温柔和浪漫的象征。
- 长江:无限的未来与渺茫的前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仙梵潮音”中的“仙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音乐风格
B. 仙人和梵音
C. 诗歌的音韵 -
诗中提到的“昙花”象征什么? A. 长久的美好
B. 短暂的珍贵
C. 永恒的回忆 -
“槛外长江自渺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人生的迷茫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杨慎《鹧鸪天》与李白《将进酒》对比:
- 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珍惜,但杨慎更多地倾向于对过往的怀念,而李白则是对当下的豪情与放纵。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学习与理解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