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一作乌栖曲)》

时间: 2024-12-29 18:56:53

绕树哑哑惊复栖,含烟碧树高枝齐。

月明露湿枝亦滑,

城上女墙西月低。

愁人出户听乌啼,团团明月堕墙西。

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

何不上天去,一声啼到曙。

意思解释

乌夜啼(一作乌栖曲)

原文展示:

绕树哑哑惊复栖,含烟碧树高枝齐。
月明露湿枝亦滑,城上女墙西月低。
愁人出户听乌啼,团团明月堕墙西。
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
何不上天去,一声啼到曙。

白话文翻译:

在树枝间乌鸦发出哑哑的叫声,惊起又重新栖息。
雾气缭绕,翠绿的树木高高耸立。
月光明亮,露水把树枝弄得湿滑,
城墙上的女墙在西边的月光下显得低矮。
愁苦的人走出门外听乌鸦的啼叫,
明亮的月光团团落在墙西。
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
为何不飞上天去,让一声啼叫传到黎明?

注释:

  • 哑哑:形容乌鸦的叫声,声音低沉。
  • 含烟:指云雾缭绕的景象,增加了神秘感。
  • 女墙:古代城墙的上部,通常较低,用于防御。
  • 团团:形容月光的圆满与明亮。
  • 桂树:象征美好和思念,常与中秋、团圆联系在一起。
  • 伴侣:指亲密的朋友或爱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乌夜啼》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个人的情感体验有关,诗中充满了对孤独和失落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乌夜啼》是一首饱含情感的古诗,诗人以乌鸦的叫声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又悲伤的夜晚。开篇通过对乌鸦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哀愁的氛围。接着,诗人转向月光和露水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愁人出户听乌啼”一句,点明了诗人愁苦的心境,乌鸦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何不上天去,一声啼到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绕树哑哑惊复栖:乌鸦在树上徘徊,发出低沉的叫声,惊起又重新栖息,表现其孤独的状态。
  2. 含烟碧树高枝齐:雾气缭绕,树木青翠挺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景象。
  3. 月明露湿枝亦滑:明亮的月光与湿润的露水,增强了夜晚的清凉感。
  4. 城上女墙西月低:描绘出城市的夜景,低矮的女墙在月光下显得柔和。
  5. 愁人出户听乌啼:愁苦的人走出家门,倾听乌鸦的啼叫,表达了心中的孤独。
  6. 团团明月堕墙西:明月如团,照落在墙的西面,形成美丽的画面。
  7. 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8. 何不上天去,一声啼到曙:表达希望脱离现实困境,追求自由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团团的明亮,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乌鸦的叫声仿佛在诉说诗人的心声,增添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孤独与渴望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在面对孤独时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乌鸦:象征孤独与悲哀,常与哀愁的情感相联系。
  • 月亮:象征明亮与希望,常与团圆、思念相关。
  • 桂树:象征美好与思念,尤其在中秋节时,象征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绕树哑哑惊复栖”描述的是哪种鸟? A. 麻雀
    B. 乌鸦
    C. 燕子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女墙”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城墙的上部
    C. 一种建筑风格
    答案: B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刘商的《乌夜啼》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李白则通过饮酒与月亮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