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杨侍郎新亭
刘商 〔唐代〕
毗陵过柱史,简易在茅茨。
芳草如花种,修篁带笋移。
径幽人未赏,檐静燕初窥。
野客怜霜壁,青松画一枝。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在毗陵的柱史亭旁,简洁的亭子隐匿在茅草之中。芳草像花一样盛开,修长的竹子带着新生的竹笋在风中摇曳。小径幽静,路人尚未欣赏这美景,屋檐静谧,燕子刚刚探出头来。野外的客人怜惜霜打过的墙壁,青松在这幅画面中勾勒出一枝。
注释:
- 毗陵:古地名,今江苏省常州市的毗陵。
- 柱史:指柱子和史官,可能是指亭子或某种文官的象征。
- 茅茨:茅草屋,指简单的居所。
- 芳草如花种:形容草木繁盛,生机盎然。
- 修篁:又称修竹,指修长的竹子。
- 径幽:小路幽静。
- 檐静:屋檐安静。
- 野客:指在野外游玩的人。
- 霜壁:指墙壁上的霜,象征寒冷的天气。
- 青松画一枝:松树的枝叶像画一样在景致中展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绝句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慰。新亭的环境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赏。
诗歌鉴赏:
《题杨侍郎新亭》是一首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亭子周围的自然风光,给人一种清新、幽静的感觉。
开篇“毗陵过柱史,简易在茅茨”,即以地名和简陋的亭子设定了背景,给人一种隐秘而自然的感觉。接着“芳草如花种,修篁带笋移”,描绘了草木繁茂的景象,生动且富有生机,显示出自然的魅力。诗中“径幽人未赏,檐静燕初窥”则通过静谧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感受,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最后两句“野客怜霜壁,青松画一枝”则将意象推向更高的境界,描绘出一种超然的情怀。诗人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世喧嚣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毗陵过柱史:描写亭子所在的地方,给人以地理位置的感觉。
- 简易在茅茨:强调亭子的简朴,与自然环境结合。
- 芳草如花种:草木繁盛,生机勃勃。
- 修篁带笋移:竹子与新生竹笋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活力。
- 径幽人未赏:表达环境的幽静,暗示人们往往忽视身边的美好。
- 檐静燕初窥:燕子初次探出头,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 野客怜霜壁: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关怀与感慨。
- 青松画一枝:松树的挺拔与坚韧,象征持久的精神。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比如“檐静燕初窥”中的拟人手法,使得燕子似乎具有了观察的意识,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芳草: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修篁:象征着坚韧与生命的延续。
- 燕子:寓意春天的到来与美好。
- 青松:象征着坚强与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毗陵”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苏
B. 浙江
C. 安徽
D. 江西 -
“径幽人未赏”中的“幽”字是什么意思?
A. 明亮
B. 安静
C. 热闹
D. 疏远 -
“青松画一枝”中的“画”字是用来比喻什么?
A. 画画
B. 生命的长久
C. 自然的美丽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两者在意象上有些相似,但王维的诗更突出一种孤独与空灵的感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