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
时间: 2025-01-01 14:46: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
作者:刘商 〔唐代〕
巴人远从荆山客,
回首荆山楚云隔。
思归夜唱竹枝歌,
庭槐叶落秋风多。
曲中历历叙乡土,
乡思绵绵楚词古。
身骑吴牛不畏虎,
手提蓑笠欺风雨。
猿啼日暮江岸边,
绿芜连山水连天。
来时十三今十五,
一成新衣已再补。
鸿雁南飞报邻伍,
在家欢乐辞家苦。
天晴露白钟漏迟,
泪痕满面看竹枝。
曲终寒竹风袅袅,
西方落日东方晓。
白话文翻译:
巴人远道而来是荆山的客人,
回头望去荆山与楚地的云朵隔着。
他思念故乡,在夜里唱着竹枝歌,
庭院中的槐树叶子在秋风中纷纷落下。
歌声中清晰地描绘着故土,
乡愁绵延不绝,楚地的古老歌谣。
他骑着吴牛毫不畏惧猛虎,
手提蓑衣和笠帽抵挡风雨。
猿声在日暮时分回荡在江边,
绿草连绵起伏,水天相接。
来时十三岁,如今已十五,
新衣只缝补了一次。
鸿雁南飞向邻居传递消息,
在家时是欢乐,离家却充满苦楚。
天晴时露水晶莹,钟漏声显得迟缓,
泪痕满面凝视着竹枝。
歌声结束,寒竹在风中轻轻摇曳,
西方的落日和东方的曙光交替升起。
注释:
- 巴人:指古代巴国的人民,今四川一带。
- 荆山:指荆州的山,代表故乡。
- 竹枝歌:一种民间歌曲,表达乡愁。
- 庭槐:指庭院中的槐树,象征故乡。
- 吴牛:指吴地的牛,象征家乡的生活。
- 鸿雁:象征着远行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商,字子云,唐代诗人,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乡思和自然景色。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之际,但诗中却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乡愁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是一首具有浓厚乡愁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巴人远道而来,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在秋夜中,听到巴童唱的竹枝歌,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乡土情结。通过描绘秋风中的槐叶、猿啼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思的绵绵不绝,表现出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诗中还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骑着吴牛,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提着蓑笠抵挡风雨,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通过鸿雁南飞的意象,表达了对邻里、朋友的思念,表现出人们在离家时的愁苦和在家时的欢乐,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关注。最后,随着竹枝歌的结束,寒竹在风中摇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巴人远从荆山客:巴人远道而来,是从荆山过来的客人,表现了异乡游子的身份。
- 回首荆山楚云隔:回头望去,荆山和楚地的云朵隔在一旁,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思归夜唱竹枝歌:在思乡的情绪中,夜晚唱起竹枝歌,表明对家乡的怀念。
- 庭槐叶落秋风多:庭院中的槐树叶子在秋风中纷纷飘落,营造出秋天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猿啼日暮”,将猿声与日暮结合,形象描绘出孤独的气氛。
- 拟人:如“泪痕满面看竹枝”,赋予竹枝人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在家欢乐辞家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巴人乡愁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异乡生活的孤独与苦楚,具有普遍性和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人:象征外乡人,代表对故乡的思念。
- 竹枝歌:象征乡土情感,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传递着人际关系的牵挂。
- 寒竹: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巴人”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
- A) 四川
- B) 安徽
- C) 湖北
- D) 云南
-
“思归夜唱竹枝歌”中,夜晚唱的歌曲是什么?
- A) 乡愁歌
- B) 竹枝歌
- C) 渔舟唱晚
- D) 月光曲
-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离别与思念
- C) 快乐
- D) 财富
答案:
- A) 四川
- B) 竹枝歌
- B) 离别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刘商的《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则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描绘,展现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