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
时间: 2025-01-01 13:57: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春
孟郊
两河春草海水清,
十年征战城郭腥。
乱兵杀儿将女去,
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无人旋风起,
莺啼燕语荒城里。
春色不拣墓傍株,
红颜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来那得知,
今人看花古人墓,
令人惆怅山头路。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到,两条河流边的草地一片碧绿,海水也显得格外清澈。然而,经过十年的征战,城郭中弥漫着腥风血雨。战争中的乱兵将儿女杀戮,二月与三月的花朵在昏暗中凋零。千里之地无人,旋风起舞,只有莺啼燕语在这荒凉的城里回荡。春色不再选择墓边的花株,红颜与白色的生命也随着春天而去。春天来去匆匆,怎么能得知呢?今人欣赏花朵,却只看到古人的墓地,让人感到惆怅的山路。
注释:
- 两河:指黄河和长江,春草繁茂。
- 腥:形容血腥的味道,暗指战争的残酷。
- 杀儿将女:指在战争中失去家庭的惨痛。
- 冥冥:昏暗的样子,形容花朵的凋零。
- 旋风:象征无情的自然,暗示无人问津的荒凉。
- 墓傍株:指坟墓旁边的花株,表现出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郊(751-814),唐代诗人,以其哀怨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著称。他的诗风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之时,正值战乱频繁,诗人以春天的生机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伤春》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痛和无情。诗中开头两句描绘了春草的清新与美好,却随即转向战争的血腥,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在描写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乱兵杀儿将女去”,展现了战争对家庭的摧残,充满了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后面几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荒凉的城池,表现出春色虽美,但却无法拯救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最后几句更是充满了惆怅,诗人在感叹春天来去匆匆的同时,提醒人们去关注历史与生命的脆弱,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河春草海水清:春天的草地生机盎然,海水清澈,象征着生机。
- 十年征战城郭腥:提到战争的残酷和城镇的血腥气息,形成对比。
- 乱兵杀儿将女去:揭示战争对家庭的破坏,情感深刻。
- 二月三月花冥冥:春天的花朵在战乱中凋零,暗示生命的脆弱。
- 千里无人旋风起:形容战后荒凉的景象,回旋的风象征无情。
- 莺啼燕语荒城里:鸟儿的歌声与荒凉的城池形成鲜明对比。
- 春色不拣墓傍株:春天的色彩无情地掠过坟墓,表现生命的无常。
- 红颜皓色逐春去:美好的生命也随春天而去,感叹生命的短暂。
- 春去春来那得知:春天的来去匆匆,无法察觉。
- 今人看花古人墓:今人观赏花朵,却只看到死者的墓地,遗憾与惆怅。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美丽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强烈对比。
- 拟人:春色无情,暗示自然对人类命运的冷漠。
- 象征:花朵凋零象征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社会动荡的深切感慨,展现了一种历史的惆怅与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命与希望。
- 城郭:象征战乱与苦痛。
- 莺燕: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墓地:象征死亡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年征战”指的是哪个时期的战争?
- A) 唐朝初期
- B) 唐朝中期
- C) 唐朝末期
- D) 五代十国
-
诗中“春色不拣墓傍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春天的生机
- B) 对生命的无情
- C) 对死亡的怀念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C) 唐朝末期
- B) 对生命的无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现了战争对春天的影响,但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天的美景,情感更为优美,少了几分悲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