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枋口》
时间: 2025-01-01 13:12: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枋口
作者:孟郊
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
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
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
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
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
恣闲饶淡薄,怠玩多淹留。
芳物竞晼晚,绿梢挂新柔。
和友莺相绕,言语亦以稠。
始知万类然,静躁难相求。
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
镜中照千里,镜浪洞百神。
此神日月华,不作寻常春。
三十夜皆明,四时昼恒新。
鸟声尽依依,兽心亦忻忻。
澄幽出所怪,闪异坐微絪。
可来复可来,此地灵相亲。
白话文翻译
一步又一步,出行千里幽静。
为了领悟山水的意境,故作孤独的游历。
太行山的青巅高耸,枋口的碧水映照浮动。
明亮如无底的镜子,鸥鸟悠然忘却世事。
老年人安逸不自束缚,病态的狂热无法约束。
恣意游玩,享受淡泊的生活,懒散玩乐时常耽搁。
花木在暮色中争娇,绿树枝头挂着新嫩的柔叶。
与友人和黄莺相绕,言语也因此更加热烈。
才明白万物都是如此,静与动难以相求。
支撑我这病弱的骨骼,健壮得如同仙人。
镜中映照千里,镜波荡漾出百神。
这神明在日月之间,非寻常的春日。
三十个夜晚都是明亮的,四季的白昼常新。
鸟鸣声声依依,兽心欢欣鼓舞。
澄澈幽静的地方出乎意料,微光闪烁坐着奇异的绵绵细语。
可来可去,这地灵气相亲。
注释
- 枋口:地名,古代有名的水口。
- 太行:太行山,位于中国北方的山脉。
- 无底镜:形容水面平静如镜,深不可测。
- 鸥:指海鸥,象征自由自在。
- 万类:指万物,万象。
- 静躁:安静与躁动。
- 残病骨:形容自己身体的虚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东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汾州。他与贾岛并称“孟贾”,以作品中的清新脱俗、苦涩的情感而著称。孟郊的诗风多表现出孤独和对自然的热爱,常通过山水意象表达自己的心境。
创作背景
《游枋口》创作于孟郊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表达了他在游历过程中对山水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思想。
诗歌鉴赏
《游枋口》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意境的诗作,展现了孟郊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诗中通过步行的细节,逐渐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宁静的山水世界。从“出行千里幽”到“为取山水意”,诗人将游历与对自然的领悟紧密结合,展现了他对景色的细腻观察。
太行青巅的高耸与枋口碧水的浮动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壮美与诗人内心的平静。“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用鸥鸟的自由象征诗人内心的无拘无束,隐喻着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淡泊与豁达。这种态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哲学思考,体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描述诗人缓步前行,体现出一种悠闲的心态。
- 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表达了游历的目的在于领略自然之美。
- 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通过水面与鸥鸟的意象,表现出内心的超脱。
- 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老年人的安逸与病态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喻为明亮的镜子,深刻反映内心世界。
- 拟人:鸟声和兽心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静躁难相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通过游历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世俗的态度,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诗人追求的精神家园。
- 鸥: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太行山:代表高远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游历的目的是什么? A) 观察人情
B) 领略山水意
C) 寻找财富
D) 学习诗词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明明无底镜”是指____。
-
判断题:诗人认为静与躁是可以相互求得的。 (对/错)
答案
- B) 领略山水意
- 水面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庐山谣》:用豪放奔放的风格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孟郊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