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出雪蹬滑,山枯林叶空。
徐寻屈曲径,竟上最高峰。
村市沉云底,江帆走树中。
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
白话文翻译:
清晨太阳升起,山上的雪滑如油,树木枯萎,林间的叶子也已凋零。
我缓缓寻找那曲折的小径,终于来到了最高的山峰。
村庄和市镇被云雾笼罩,江上的帆船穿行于树木之间。
大海的潮水正汹涌而来,我想要拉开强弓,准备迎接挑战。
注释:
- 雪蹬滑:指山上覆盖的雪,因阳光照射而变得滑。
- 山枯林叶空:描绘秋冬时节的景象,山峦枯萎,树林叶子稀少。
- 屈曲径:弯曲的小路,表示山路的艰难。
- 村市沉云底:村庄和小市镇被云雾笼罩,显得模糊不清。
- 江帆走树中:江面上的帆船与树木交错,形成一种特殊的景象。
- 海门潮正涌:海水的潮汐正汹涌而来,暗示着即将来临的挑战。
- 挽强弓:比喻准备迎接困难与挑战。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勇气。诗中“海门潮正涌”可以引申为外界的挑战与压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政治活动家、诗人,主张民主与科学,参与了辛亥革命。其诗风格偏向于写实,常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经历政治动荡与个人奋斗的时期,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勇敢面对艰难挑战的决心。
诗歌鉴赏:
《登韬光绝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壮志与豪情。开篇用“日出雪蹬滑”描绘出清晨的景象,暗示着新生与希望。诗人面对光滑的雪道,虽然困难重重,但通过“徐寻屈曲径”描写出其探索的毅力与耐心,最终“竟上最高峰”,表现出达成目标的喜悦。
接下来的“村市沉云底,江帆走树中”,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中展现出一种孤独却不失壮丽的景象,似乎在暗示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虽然身处云雾之中,但心中始终有着坚定的信念。
最后两句“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显露出诗人内心的斗志与不屈,暗示着即便面临挑战,诗人也准备迎接一切。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仅是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也是对时代变革的回应,表明了诗人不惧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出雪蹬滑:描绘早晨阳光照耀下的雪,暗示新的一天的开始。
- 山枯林叶空:表达了自然的凋零,反映了时光的流逝。
- 徐寻屈曲径:体现了诗人探索的过程,强调耐心与坚持。
- 竟上最高峰:达到了目标,表达了成功的喜悦。
- 村市沉云底:描绘出村庄在云雾中的迷茫,反映时代的动荡。
- 江帆走树中:生动地描绘了帆船与树林交错的场景,增添了诗的画面感。
- 海门潮正涌:暗示外界的挑战与压力。
- 我欲挽强弓:表达出迎接挑战的勇气与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强弓”比作面对挑战的勇气。
- 对仗:如“日出”与“海门”,“村市”与“江帆”,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自然景象的描写使得环境仿佛具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出:象征新生与希望。
- 雪蹬:代表艰难的旅程。
- 山枯:映衬出生命的无常。
- 云底:象征迷茫与未知。
- 江帆:代表生活中的变幻与流动。
- 海门潮:象征外界的压力与挑战。
- 强弓:象征勇气与奋斗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出雪蹬滑”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雪融化的景象
- B. 清晨阳光照耀的雪面
- C. 雪山的危险性
- D. 冬季的寒冷
-
“我欲挽强弓”中的“强弓”象征着什么?
- A. 勇气与奋斗的决心
- B. 武器的力量
- C. 诗人的悲伤
- D. 自然的挑战
-
诗中“村市沉云底”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迷茫与不确定
- C. 安宁
- D. 努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但更注重视觉的开阔感。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强调自然奇观的壮美,展现出诗人的豪情与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教仁诗集》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