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投禅院
作者: 田艺蘅 〔明代〕
暝暝溪路转,初月隐林间。
孤灯在深竹,清流影前山。
倚树露欲滴,扣门僧正闲。
宿好雅相得,明发何能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禅院投宿的情景。幽暗的溪水蜿蜒而转,初升的明月隐藏在树木间。孤独的灯光映照在深竹之中,清澈的流水在山前投下影子。我倚着树,露珠将要滴落,轻轻敲门,发现僧人正悠闲地待着。宿舍环境优雅,彼此相得益彰,而清晨又如何能回到昨日的宁静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暝暝:指傍晚时分的昏暗状态。
- 隐:隐藏。
- 孤灯:指独自一盏灯,象征孤独与宁静。
- 清流影:清澈的流水和其在山前投下的影子。
- 倚树:靠在树上。
- 扣门:敲门的动作。
- 宿好:指住宿的环境很好。
- 明发:指清晨的光明。
典故解析: 此诗反映了禅院的静谧与安宁,暗示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艺蘅(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自然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可能是在一段旅途中,作者在禅院中休息时所作,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夜投禅院》是一首充满宁静与思考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禅院的幽静和美丽。开篇“暝暝溪路转,初月隐林间”两句,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月光透过树林,溪水蜿蜒而过,仿佛在说夜的神秘与恬淡。
在“孤灯在深竹,清流影前山”中,孤灯映照在深竹之间,给人一种孤独而又温暖的感觉。清流和山影的结合,勾勒出一幅自然的画卷,诗人在其中感受到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接下来的“倚树露欲滴,扣门僧正闲”,展现了诗人倚树而坐,静静等待僧人的情景,露水即将滴落,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最后两句“宿好雅相得,明发何能还”则是对宿宿环境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感慨,暗示着清晨的来临无法再回到这份宁静。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思考,充满了禅意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暝暝溪路转:描写傍晚的溪水蜿蜒而转,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初月隐林间:初升的明月藏在树林之间,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孤灯在深竹:孤独的灯光在密密的竹林中,象征着孤独但又温暖的情境。
- 清流影前山:清澈的流水在山前投下影子,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 倚树露欲滴:诗人靠在树上,露珠即将滴落,表达一种静谧的等待。
- 扣门僧正闲:敲门的动作,发现僧人正悠闲,体现了禅院的宁静。
- 宿好雅相得:强调宿舍环境的优雅,人与环境的和谐。
- 明发何能还:清晨的光明即将来临,感慨宁静夜晚的难以再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灯”象征孤独的心境。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露欲滴”暗示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清流影前山”与“倚树露欲滴”,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借助夜晚的静谧景象,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初月:代表希望与新生。
- 孤灯:象征孤独与思考。
- 深竹:体现自然的宁静与幽深。
- 清流:象征纯净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灯”象征什么? A. 独立
B. 孤独
C. 暖和
D. 亮光 -
“倚树露欲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冬天的寒冷
B. 夏天的炎热
C. 清晨的宁静
D. 夜晚的等待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 B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杂诗》 - 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田艺蘅的《夜投禅院》和王维的《鹿柴》:
- 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宁静的情感,但田艺蘅更倾向于通过夜晚的静谧表达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通过远山和小溪传达一种超然的境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选编与解读
- 《田艺蘅研究》 - 深入分析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与解析
以上内容旨在全方位解读《夜投禅院》,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