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乞觅残馀真活计》
时间: 2024-12-29 20:0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乞觅残馀真活计
作者:马钰 〔元代〕
乞觅残馀真活计,无羞无耻无荣。
舍身岂是喂饥鹰。亦非为虎食,不著假身形。
万种尘劳齐放下,自然神气灵灵。
心猿意马两停停。无缘沉苦海,有分看蓬瀛。
白话文翻译
我请求寻找真实的生存之计,不求羞耻、名誉。
舍弃自己的生命,难道只是为了喂饱饥饿的鹰?这也不是为了被老虎所食,既然不需要伪装的外表。
放下万种尘世的劳累,自然心神清明,灵动。
心猿意马都能稍稍停息。没有缘分沉入苦海,有分就能看到蓬莱仙境。
注释
- 乞觅:请求寻找。
- 残馀:剩余的、真实的。
- 羞、耻、荣:指对名声、名誉的追求。
- 舍身:放弃自己的生命。
- 饥鹰:比喻那些贪婪的人。
- 不著假身形:不需要伪装。
- 万种尘劳:世间纷繁复杂的劳碌。
- 神气灵灵:心神清晰而灵动。
- 心猿意马:比喻心思不定。
- 沉苦海:沉入痛苦的深渊。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代表理想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著名道士、诗人,生于元代初期,作为道教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了道教的思想及修行理念。他的诗作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临江仙·乞觅残馀真活计》是马钰在追求道教理想境界时所作,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无所谓态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此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乞觅残馀真活计”为引子,展开了一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作者以直白的语言表达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强调无羞无耻、无荣的生存观,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蔑视。首句“乞觅残馀真活计”,言简意赅,直接表达出诗人对真实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舍身岂是喂饥鹰”来比喻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质疑这种生活方式的意义。他提醒人们,不要为了外在的虚荣而抛弃自己的真实自我。通过“万种尘劳齐放下”,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繁琐的解脱,倡导一种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而“心猿意马两停停”则形象地描绘了人内心的动荡,呼唤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最后一句“无缘沉苦海,有分看蓬瀛”,既是对人生苦海的反思,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丰富而深刻,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超脱,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乞觅残馀真活计:表明寻找真实的生活方式。
- 无羞无耻无荣:强调对世俗名利的无所谓。
- 舍身岂是喂饥鹰:质疑为名利而牺牲自我。
- 亦非为虎食,不著假身形:强调不需要伪装自己。
- 万种尘劳齐放下:主张放下世间的烦恼。
- 自然神气灵灵:暗示内心宁静会带来灵性。
- 心猿意马两停停:表达内心的动荡与渴望平静。
- 无缘沉苦海,有分看蓬瀛:反映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饥鹰”与“虎食”,形象生动地比喻人们的贪婪与追逐。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排比:如“无羞无耻无荣”,强调了诗人的态度。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放下尘世纷扰,寻找真实的生活方式,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鹰:象征贪婪与无尽的欲望。
- 虎食:暗示残酷的竞争与生存压力。
- 蓬瀛:象征理想中的仙境与宁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寻找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A. 有名有利
B. 真实的生存之计
C. 享受世俗的繁华 -
诗中“心猿意马”指的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内心动荡不安
C. 修行的状态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蓬瀛”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的苦难
B. 理想的境界
C. 世俗的名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马钰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超脱,李白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马钰研究》
- 《道教与文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