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时间: 2025-01-01 00:11:54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绛霄轻霭翊三台,指天空中的轻云缭绕,象征着高贵的地位。稽阮襟怀管乐才,表示诗人有着像稽阮一样的胸怀和音乐才华。莲沼昔为王俭府,指的是过去这里是王俭的府邸,有莲花池。菊篱今作孟嘉杯,现在的菊花篱笆成了孟嘉的酒杯,寓意着诗酒风流。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表达了诗人虽然知道朝廷中有重要人物,但更愿意邀请东山的老朋友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诗人自嘲地笑着,虽然喝得酩酊大醉,但太阳西斜时还是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绛霄:指天空,因天空呈绛色而得名。
  • 翊三台:翊,辅助;三台,古代星名,象征高贵。
  • 稽阮:指古代音乐家稽康和阮籍。
  • 莲沼:莲花池。
  • 王俭:南朝宋文学家,此处指其府邸。
  • 菊篱:菊花篱笆。
  • 孟嘉:东晋文学家,此处指其饮酒的情景。
  • 北阙:指朝廷。
  • 元勋:指朝廷中的重要人物。
  • 东山:指隐居的地方。
  • 吐茵:指醉酒。
  • 酩酊:大醉的样子。
  • 绛衣:华丽的衣服。

典故解析:

  • 莲沼昔为王俭府:引用王俭的府邸,暗示过去的辉煌。
  • 菊篱今作孟嘉杯:引用孟嘉饮酒的典故,表达诗酒风流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豪放洒脱为主。此诗是李郢在重阳节陪同裴相公游览安乐池亭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诗酒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诗人陪同裴相公游览安乐池亭时所作,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诗酒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天空、音乐、莲花池、菊花篱笆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王俭府邸和孟嘉饮酒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诗酒生活的向往。诗中“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一句,表达了诗人虽然知道朝廷中有重要人物,但更愿意邀请东山的老朋友来,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两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诗人自嘲地笑着,虽然喝得酩酊大醉,但太阳西斜时还是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家,展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格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绛霄轻霭翊三台:描绘天空中的轻云缭绕,象征着高贵的地位。
  • 稽阮襟怀管乐才:表示诗人有着像稽阮一样的胸怀和音乐才华。
  • 莲沼昔为王俭府:指的是过去这里是王俭的府邸,有莲花池。
  • 菊篱今作孟嘉杯:现在的菊花篱笆成了孟嘉的酒杯,寓意着诗酒风流。
  •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表达了诗人虽然知道朝廷中有重要人物,但更愿意邀请东山的老朋友来。
  •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诗人自嘲地笑着,虽然喝得酩酊大醉,但太阳西斜时还是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绛霄轻霭翊三台”中的“绛霄”比喻天空,“翊三台”比喻高贵地位。
  • 拟人:如“菊篱今作孟嘉杯”中的“菊篱”被拟人化为孟嘉的酒杯。
  • 对仗:如“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诗酒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绛霄:天空的意象,象征高贵。
  • 莲沼:莲花池的意象,象征过去的辉煌。
  • 菊篱:菊花篱笆的意象,象征诗酒风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绛霄轻霭翊三台”中的“绛霄”指的是什么? A. 天空 B. 地面 C. 山峰 D. 河流

  2. 诗中“菊篱今作孟嘉杯”中的“孟嘉”是指谁? A. 唐代诗人 B. 东晋文学家 C. 宋代文学家 D. 明代文学家

  3. 诗中“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朝廷的忠诚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郢的这首诗相比,李白的诗更加豪放洒脱,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郢的这首诗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