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

时间: 2025-01-19 13:18:54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

翠鬟光动看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元夜 李郢 〔唐代〕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的水边寺庙中度过中元节的夜晚,金粟栏旁见到了月中的仙女。 红烛的影子回旋,仿佛仙人的姿态近在眼前,翠绿的发髻光彩动人,吸引着众多目光。 香气飘荡在彩绘的殿堂中,凝聚着兰花和麝香的芬芳,露水环绕着轻盈的衣裳,混合着绮丽的罗纱。 湘江的夜空下,巫峡显得遥远,不知道归路在哪里,该如何是好。

注释:

  • 金粟栏:指装饰华丽的栏杆。
  • 月娥:指月亮中的仙女,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红烛影回:红烛的影子摇曳,形容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翠鬟:翠绿色的发髻,形容女子的美丽。
  • 兰麝:兰花的香气和麝香的香气,形容香气浓郁。
  • 绮罗:华丽的丝绸衣物。
  • 湘水:指湘江。
  • 巫峡:指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此诗描绘了中元夜江南水寺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创作背景: 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鬼节,民间有祭祀祖先和亡灵的习俗。诗人可能在这一天夜晚,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自然的美景,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元夜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水寺的夜景,通过月娥、红烛、翠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诗中“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一句,通过对香气的描绘,增强了夜晚的宁静与祥和。结尾的“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思考,增添了诗的深邃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 描述了中元夜江南水寺的场景,金粟栏旁见到了月中的仙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2.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鬟光动看人多。

    • 红烛的影子摇曳,仿佛仙人的姿态近在眼前,翠绿的发髻光彩动人,吸引着众多目光。
  3.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

    • 香气飘荡在彩绘的殿堂中,凝聚着兰花和麝香的芬芳,露水环绕着轻盈的衣裳,混合着绮丽的罗纱。
  4.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 湘江的夜空下,巫峡显得遥远,不知道归路在哪里,该如何是好,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娥”比喻美丽的女子,“红烛影回”比喻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拟人:如“翠鬟光动”赋予翠绿的发髻以动感。
  • 对仗:如“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轻衣杂绮罗”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中元夜江南水寺夜景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道路的思索。

意象分析:

  • 月娥:象征美丽与神秘。
  • 红烛:象征夜晚的宁静与温暖。
  • 翠鬟:象征女子的美丽与动感。
  • 兰麝:象征香气浓郁与宁静祥和。
  • 绮罗:象征华丽的丝绸衣物,增添了夜晚的华丽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娥”指的是什么? A. 月亮中的仙女 B. 美丽的女子 C. 红色的烛光 D. 翠绿的发髻

  2. “香飘彩殿凝兰麝”中的“兰麝”指的是什么? A. 兰花的香气 B. 麝香的香气 C. 兰花和麝香的香气 D. 彩绘的殿堂

  3. 诗的结尾“不知归路欲如何”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归途的迷茫 B. 诗人对未来的思考 C. 诗人对夜晚的喜爱 D. 诗人对巫峡的向往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与本诗有相似的意境。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中秋夜的描绘,展现了宁静与美丽的自然景色。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本诗的意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郢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读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