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轩多雅趣,境静绝浮埃。
树色开帘入,山光引幔来。
人闲啼鸟近,风度落花回。
消尽尘中想,弥深物外怀。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轩阁中充满雅致的趣味,环境宁静,远离了世俗的尘埃。树的色彩透过窗帘洒入室内,山的光影引导着帷幕飘来。人们悠闲地听着近处鸟儿的鸣叫,微风中落花的姿态轻柔回旋。内心的尘世思绪尽皆消散,愈发感受到物外的深邃情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轩:幽静的房间或楼阁。
- 浮埃:浮在空气中的尘埃,指世俗的烦恼。
- 树色:树木的颜色或景象。
- 山光:山的光影,指自然景观。
- 人闲:人处于闲适的状态。
- 啼鸟:鸟儿的鸣叫声。
- 风度:风带来的情趣或气息。
- 消尽:消除、去掉。
- 尘中想:世俗的杂念或思绪。
- 物外怀:物外的情怀,指超脱于尘世的心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隐逸和对自然的向往,可以与中国古代文人追求隐居生活的理想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廑,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作品多为抒情诗,强调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宁静,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挹翠轩》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讲究隐逸和自然的风气。诗人可能在某个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表达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挹翠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树色和山光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诗的前四句,诗人以“幽轩”开篇,直接引入了主题,环境的宁静与雅致让人心生向往。树色和山光的描写,仿佛让人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之中,感受到一份清新与自在。接着“人闲啼鸟近,风度落花回”,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鸟鸣与落花的结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轻盈。
最后两句“消尽尘中想,弥深物外怀”,更是点明了主题,诗人在自然的启迪下,尘世的杂念被消除,心灵愈加深邃。整首诗清新脱俗,透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轩多雅趣:在幽静的轩阁中,充满了雅致的趣味。
- 境静绝浮埃:环境宁静,远离世俗的浮尘。
- 树色开帘入:树木的色彩透过窗帘洒入室内。
- 山光引幔来:山的光影将帷幕引导过来。
- 人闲啼鸟近:人们悠闲地听着近处鸟儿的鸣叫。
- 风度落花回:微风中,落花轻柔地回旋。
- 消尽尘中想:内心的世俗思绪尽皆消散。
- 弥深物外怀:愈发感受到超脱于尘世的深邃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光引幔来”将自然与生活场景巧妙结合,展现出自然的亲近感。
- 对仗:如“人闲啼鸟近,风度落花回”,句式整齐,韵律感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轩:象征宁静、隐逸的生活环境。
- 树色、山光:自然的美好,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和谐。
- 啼鸟、落花:生命的声音与形态,象征着自然的循环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幽轩”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处幽静的房间或楼阁
C. 一种饮品 -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元素表现其内心的情怀? A. 太阳和月亮
B. 树色和山光
C. 河流和海洋 -
诗中的“消尽尘中想”意指什么? A. 增加世俗的欲望
B. 超脱于世俗的杂念
C. 寻找世俗的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答问》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向往,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山中答问》: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更加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