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观安徽省话剧团公演《胆剑篇》》
时间: 2025-01-14 11:0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古兴亡,英雄事翻新演出。想当年会稽禹庙,忍辱含戚。一片丹忱盟胆剑,五千壮志坚金石。笑从来,但说大夫功,西施策。恃强暴,一时力,持公理,终无敌。看十年生聚,十年训迪。凌弱难醒图霸梦,越民气早吞吴国。发深思最是苦成言,垂千亿。
白话文翻译:
千古的兴亡,英雄的事迹在此重新演绎。想当年在会稽禹庙中,忍辱负重,心中满怀愤懑。心中一片赤诚,誓言同心共铸胆剑,五千年的壮志如金石般坚定。笑谈往昔,只谈大夫的功业,西施的计谋。凭借强暴,虽然一时得势,持有公理,最终却难以敌过。看那十年积聚,十年教导。靠压迫弱者难以唤醒霸权的梦,越国的民心早已吞并了吴国。深思熟虑,最是苦难的成就言语,流传千亿之久。
注释:
- 千古兴亡:指历史的兴衰变迁,常用来感慨历史的长河。
-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禹庙为古代祭祀大禹的庙宇。
- 忍辱含戚:忍受屈辱和悲痛。
- 丹忱:赤诚的心意。
- 盟胆剑:形容志同道合,誓言共图大业。
- 西施策:西施为春秋时期的美女,常用来比喻权谋之计。
- 恃强暴:依靠强权和暴力。
- 生聚:指生息繁衍,积累资源。
- 凌弱难醒:欺凌弱小者,难以唤醒他们的觉悟。
- 越民气早吞吴国:越国的人民情绪早已吞并吴国,暗示民心向背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宛敏灏,近代诗人,创作风格多以抒发爱国情怀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为主。他的诗作常常借古讽今,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希望。
创作背景:
《满江红 观安徽省话剧团公演《胆剑篇》》创作于观赏话剧的契机,反映了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对英勇事迹的赞美,尤其是对越国与吴国的历史叙述,借此表达对民族团结与奋斗的期望。
诗歌鉴赏:
本诗以“千古兴亡,英雄事翻新演出”开篇,直入主题,揭示了历史兴亡与英雄事迹的再现。诗中回顾了会稽禹庙的历史,表明人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屈辱与挣扎。宛敏灏通过“忍辱含戚”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情感的深刻共鸣,展现了英雄在历史剧变中的无奈与坚定。接下来的“丹忱盟胆剑,五千壮志坚金石”则是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颂,体现了对志同道合者的崇高敬意。
在诗的后半部分,宛敏灏批判了依靠强权和暴力的短视行为,强调了持公理的长久之计,倡导以民心为重,反映出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深切思考。整首诗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既赞美英雄,又警示后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古兴亡,英雄事翻新演出:强调历史的循环与再现,英雄事迹不断被后人演绎。
- 想当年会稽禹庙,忍辱含戚:回忆历史,表达对英雄忍耐与牺牲的敬仰。
- 一片丹忱盟胆剑,五千壮志坚金石:志同道合的信念坚不可摧,象征着团结的力量。
- 笑从来,但说大夫功,西施策:以轻松的口吻回顾历史人物的功绩,暗示权谋与策略的重要性。
- 恃强暴,一时力,持公理,终无敌:批判依靠暴力的短视,强调公理的力量。
- 看十年生聚,十年训迪:强调历史的积累与教育的重要性。
- 凌弱难醒图霸梦,越民气早吞吴国:揭示强权对弱者的压迫与统治的脆弱。
- 发深思最是苦成言,垂千亿:思考的痛苦与深刻,意在引发更广泛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大量使用对仗,例如“千古兴亡”与“英雄事”,“恃强暴”与“持公理”。
- 比喻:如“盟胆剑”比喻志同道合者的决心与勇气。
- 排比:通过排比增强语势,如“十年生聚,十年训迪”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英雄事迹的赞美,传达了对民族团结、正义与奋斗精神的追求,警示后人珍视公理与民心,抵制暴力与压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英雄:象征着勇气、坚韧与牺牲精神。
- 胆剑:比喻坚定的信念与决心。
- 公理:代表着正义与道德的力量。
- 民心:象征着民众的力量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开篇句是什么?
- A. 千古兴亡
- B. 忍辱含戚
- C. 丹忱盟胆剑
- D. 十年生聚
-
诗中提到的“西施策”是指什么?
- A. 美丽
- B. 权谋
- C. 战争
- D. 友谊
-
“恃强暴,一时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 A. 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手段
- B. 暴力不能长久
- C. 暴力是历史的一部分
- D. 暴力是英雄的武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by 岳飞
- 《江城子·密州出猎》by 苏轼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强调忠诚与报国情怀,与宛敏灏的《满江红》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忠勇之志,后者则更关注历史的反思与民心的力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