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二》
时间: 2025-01-06 10:2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二》
作者:陈维崧
亦复何伤,终不掩文章光价。
曾抵突不知屈宋,何论沈谢。
一曲楚声愁筑破,半生情泪如铅洒。
尽腹中容得百千人,如卿者。
好觅个西村罅,竟须在南山下。
结斩蛟射虎,疏狂之社。
梦里悲欢槐国蚁,世间得丧邻翁马。
语前驺叱驭且从容,余归也。
白话文翻译
这又有什么伤害呢?终究不会掩盖我文章的光辉与价值。曾经在突围中不知屈服于宋国,何必再提沈佺期和谢道韫的遭遇。一曲楚地的哀歌使我愁苦不已,半生的情感如同铅水般洒落。我心中能容得下成百上千的人,如你这样的人,真希望能在西村的缝隙中找到一个知音,最终还是要在南山下寻求归宿。结草为席,斩蛟射虎,聚集在一起的狂放之士。在梦中经历悲欢离合,世间的得失如同邻家的翁马。我在言语前悠然自得,准备归去。
注释
- 亦复何伤:也没有什么伤害。
- 终不掩文章光价:最终不会掩盖文章的光辉与价值。
- 曾抵突不知屈宋:曾经面对突围时并不知道屈服于宋国。
- 楚声:指楚地的歌曲,充满忧愁。
- 如卿者:像你这样的人。
- 西村罅:指西村的隐秘之处。
- 结斩蛟射虎:结交志同道合之人,勇敢地做出壮举。
典故解析
- 沈谢:沈佺期和谢道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代表了士人的才华与遭遇。
- 楚声:楚地音乐常常表达哀愁和悲伤的情感,这里象征着作者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60-1711),字仲明,号白石,江苏常熟人,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士人失落的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价值的坚守。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二》是陈维崧的一首抒怀之作,诗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以“亦复何伤”引入,表现出一种洒脱和不羁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外界压力的淡然。接着,诗人回忆曾经的经历,强调了自己在逆境中屹立不倒的精神。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对理想的执着,使得诗歌充满了力量。
诗中的“楚声”与“情泪如铅洒”则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邃与复杂,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怀念。通过对“百千人”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内心的宽广与包容,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理想。
最后,诗人在梦中体验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哲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个人经历的深切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豪放与细腻并存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亦复何伤,终不掩文章光价:即使遭遇挫折,也不影响我文章的价值。
- 曾抵突不知屈宋,何论沈谢:曾经在困境中不屈服于敌人,何必提及沈佺期和谢道韫的不幸。
- 一曲楚声愁筑破,半生情泪如铅洒:听到楚地的哀歌让我心情沉重,半生的情感如铅水般洒落。
- 尽腹中容得百千人,如卿者:心中能容纳成百上千的人,尤其是像你这样。
- 好觅个西村罅,竟须在南山下:希望能在西村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最终还是要在南山下归宿。
- 结斩蛟射虎,疏狂之社:与朋友们一起结交,勇敢做出壮举,聚集在一起的狂放之士。
- 梦里悲欢槐国蚁,世间得丧邻翁马:梦中经历悲欢离合,现实中世事无常。
- 语前驺叱驭且从容,余归也:在言语上从容不迫,准备回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泪如铅洒”比作铅水,强调情感的沉重。
- 对仗:如“结斩蛟射虎”,形成强烈的对比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价值的坚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声:象征哀伤与怀旧,表现诗人的情感。
- 南山:象征归宿与理想的追求之地。
- 蛟与虎:象征勇气与豪情,表现诗人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维崧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朝
B. 宋朝
C. 清朝 -
诗中提到的“楚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激昂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家国的忠诚
B. 对个人价值的坚守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维崧的《满江红 其二》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不同理解与表现方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是对《满江红 其二》的详细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