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堤新咏
行路少年知不知,
襄阳全欠旧来时。
宜城贾客载钱出,
始觉大堤无女儿。
白话文翻译:
行路的少年啊,你知道不知道?襄阳的美好已不复存在。宜城的商人带着钱财出行,却发现大堤上再也看不见女儿的身影。
注释:
- 行路少年:指青年人,行路意指行走的过程,暗示他们在成长与探索中。
- 襄阳:古代名城,位于今湖北省,历史上以美景和人才著称。
- 宜城:指宜城,古代商贸重地。
- 贾客:商人,指从事买卖的人。
- 载钱出:携带金钱出行,表明商人出行的目的。
- 大堤:指修建的堤坝,象征着安全与富饶。
- 无女儿:暗示昔日的繁华和美丽已失去,表现出一种惋惜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变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凋零,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流失的惋惜。
诗歌鉴赏:
《大堤新咏》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施肩吾对曾经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首句“行路少年知不知”,引发出对年轻人未来的思考,似乎在劝诫他们要珍惜当下。而“襄阳全欠旧来时”则直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襄阳作为历史名城,在诗中成为对比的基点,暗示着一种文化的沦丧。
第三句“宜城贾客载钱出”则引入了商业的元素,商人出行本应是一件繁荣的事情,但随即而来的“始觉大堤无女儿”却带有一种冷清的氛围,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缺失。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空间的变化,反映出人心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
整首诗以简单的叙述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施肩吾的深刻观察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形成了一种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路少年知不知:开篇以问句形式引入,给人以思考的空间,暗示年轻人应该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变化。
- 襄阳全欠旧来时:直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襄阳的光辉与如今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 宜城贾客载钱出:引入商人形象,寓意着经济活动的活跃,但也暗示着社会繁华背后的空虚。
- 始觉大堤无女儿:结尾以反转的方式,揭示出对美的追忆与现实的残酷,对比的效果令人深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旧来时”和“无女儿”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时间带来的流逝。
- 象征:大堤象征着安全与繁荣,而女儿则象征着美好与青春。
- 问句:开头的提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诗的互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冷清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人心冷漠的忧虑,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象征青春、希望与未来的可能性。
- 襄阳: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 贾客:商业繁荣的代表。
- 大堤:安全与富饶的象征。
- 女儿:美丽与青春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行路少年”指的是什么人群?
- A. 老年人
- B. 中年人
- C. 青年人
- D. 小孩
-
“襄阳全欠旧来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无所谓
- B.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现实的无奈
-
诗中“无女儿”象征着什么?
- A. 经济衰退
- B. 美好事物的消失
- C. 自然环境的改变
- D. 社会的繁荣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相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施肩吾的《大堤新咏》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但施肩吾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美好记忆的失落,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与社会的动荡。两首诗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情感共鸣,但传达的主题与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诗人研究》
- 《施肩吾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