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绝粒僧
施肩吾 〔唐代〕
碧洞青萝不畏深,
免将饥渴累禅心。
若期野客来相访,
一室无烟何处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碧绿的洞穴中,青色的藤萝不怕深邃的阴暗,不愿让饥饿和口渴去困扰自己的禅心。如果期盼野外的客人来访,那么在这无烟的室内又该在哪里寻找他们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洞:指绿色的洞穴,象征宁静和幽深的环境。
- 青萝:青色的藤萝,常与清幽的环境相联系。
- 免:避免,不让。
- 饥渴:饥饿和口渴,指身心的需求。
- 累:拖累,负担。
- 禅心:指修行者的内心,追求平静与智慧的心境。
- 若期:如果期待。
- 野客:指在自然中游玩、访友的人。
- 无烟:没有烟火,形容清静的环境。
- 何处寻:在哪里寻找,表达无奈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可以看出施肩吾对禅宗思想的理解。诗中表达了修行者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心态,这与禅宗的清净无为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诗和禅诗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施肩吾隐居之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访友的期待,体现了他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送绝粒僧》这首诗字字珠玑,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诗的开头“碧洞青萝不畏深”,描绘了一个清静而深邃的自然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此处的“碧洞”与“青萝”,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人希望在这种环境中,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专注于自己的修行。
接着“免将饥渴累禅心”一句,诗人以饥渴比喻外在的困扰,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清净。禅修者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解脱,而这种解脱正是要摆脱世俗的牵绊。
后两句“若期野客来相访,一室无烟何处寻”,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但又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虽然有心相邀,然而在这清静的居所,似乎又显得格外的寂寥。整体上,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又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呈现了一幅禅意十足的生活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洞青萝不畏深:描绘了自然景象,表明即使环境幽深,青萝依然生长茂盛,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环境的适应。
- 免将饥渴累禅心:强调诗人在追求内心宁静时,不希望让外界的烦恼影响自己的修行。
- 若期野客来相访: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期待,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一室无烟何处寻:最后一句带有一丝无奈,暗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似乎难以寻找到访者。
修辞手法:
- 比喻:饥渴比喻为心灵的负担,形象生动。
- 对仗:如“碧洞青萝”与“饥渴累禅心”,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诗中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结合,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孤独中期盼友人的情感。诗人通过清幽的环境和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洞:象征宁静和深邃,代表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 青萝:代表生命力和自然的美好,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禅心:象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是诗人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洞青萝”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人生的悲欢离合
- B. 自然的清幽与宁静
- C. 友人的光临
- D. 禅修的艰辛
-
诗中“免将饥渴累禅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食物的渴望
- B. 对外界烦恼的排斥
- C. 对友人的思念
-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最后一句“何处寻”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迷茫
- B. 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与无奈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清幽的自然环境,但王维更侧重于描写自然景致的和谐美,而施肩吾则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此外,施肩吾的诗在情感上更为细腻,充满了对友谊的期待与对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