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题》

时间: 2025-01-04 13:04:13

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

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莲峰便作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乱年年厌别离,
歌声喜似太平时。
词臣更有中兴颂,
磨取莲峰便作碑。

白话文翻译:

在动乱的年代里,人们年复一年地厌倦了别离,
歌声听起来就像太平盛世时那样欢快。
词臣们更是有中兴的颂歌,
如果磨取莲峰,就可以刻成碑铭。

注释:

字词注释:

  • 经乱年年:经历战乱的年份,表明时间的长久和艰难。
  • 厌别离:厌倦分别,表现出对离别的痛苦和厌倦。
  • 歌声喜似:歌声欢快,仿佛像太平时一样,表达出对和平的渴望。
  • 词臣:指的是那些作词的文人。
  • 中兴颂:指的是为国家复兴而作的颂歌。
  • 磨取莲峰:象征着艰苦的努力,最终成就伟大的事业。
  • 便作碑:意指将所成就的事情记录下来,留存后世。

典故解析:

  • 中兴: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朝代的复兴,历史上多次出现,反映了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 莲峰:象征着高洁的追求,磨取莲峰则暗示了艰辛的努力与追求卓越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长,唐代诗人,文学家,以诗、词、赋等多种文体闻名。他的创作风格多样,常以淡雅、清新为主,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动乱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国家复兴的期盼与信心。

诗歌鉴赏:

《漫题》通过描绘动乱时期人们的心态,表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离别的厌倦。词中的“歌声喜似太平时”,不仅揭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人们依然希望能够歌唱,以此来寄托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提到“中兴颂”,则进一步突出了文人们在国家动荡时期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感,他们通过创作来弘扬爱国情怀、激励士气。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经乱年年厌别离:诗句表达了在动乱中人们对分离的厌倦,强调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们内心的苦痛。
  2. 歌声喜似太平时:转而描绘出人们在困境中仍然渴望欢乐,歌声象征着希望与和平的愿望。
  3. 词臣更有中兴颂:指出当时的文人们仍然在为国家的复兴创作颂歌,表现出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4. 磨取莲峰便作碑:暗示通过努力追求理想,最终可以将成就铭刻于石碑,象征着历史的传承与荣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经乱年年”与“歌声喜似”形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磨取莲峰”比作艰难的追求,寓意深刻,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文人对国家复兴的责任感,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歌声:代表希望与快乐,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别离:象征着痛苦与不安,反映了时代的动荡。
  • 莲峰:象征着高洁与追求,通过艰苦努力获得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经乱年年厌别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厌倦
    C. 怀念

  2. “歌声喜似太平时”中的“太平”指的是什么? A. 动乱的时代
    B. 和平的时代
    C. 生活的困境

  3. 诗中提到的“中兴颂”是指什么? A. 个人的成功
    B. 国家复兴的歌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漫题》中对离别的厌倦有相似之处;而杜甫的《春望》则在动乱中表现出对国家前景的忧虑,三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各自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空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