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二十四则。缜密》
时间: 2025-01-04 10:50: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品二十四则。缜密
作者: 司空图 〔唐代〕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白话文翻译:
这确实有真迹,但却又难以知晓。意象想要生发,然而造化已显神奇。
水流花开,清晨的露水尚未消散。通向远方的道路愈加遥远,幽静的行径也变得迟缓。
言语不愿冒犯,思维不愿痴迷。就像春天的绿意,明月照耀下的雪时。
注释:
- 真迹:真实的作品或痕迹。
- 意象:在诗歌中产生的形象或感觉。
- 造化:自然的造物或造化之力。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要路:重要的道路或通路。
- 幽行:安静的行走或隐秘的旅程。
- 犹:如同,像是。
- 明月雪时:明亮的月光照在雪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图,唐代诗人,字子长,号默斋,曾任翰林院学士。他以其诗论而著称,主张诗歌应有情感与意象的结合,强调意境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之时。诗人试图探讨诗歌创作中的细腻与深邃,强调了意象与自然的关系。
诗歌鉴赏:
《诗品二十四则。缜密》是一首探讨诗歌创作过程的作品,司空图在其中表达了对诗歌意象及其自然生成的思考。诗的开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揭示了真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真实的作品虽然存在,但其内涵却难以完全把握。这种朦胧感让读者意识到诗歌的深邃与复杂。
接下来的“意象欲生,造化已奇”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奇妙与诗意的生成。水流花开,清露未晞,描绘出一幅静谧的晨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与生动。在“要路愈远,幽行为迟”中,诗人反思了追求艺术之路的艰辛与孤独,表达了对创作过程的深刻体会。
最后,诗中“语不欲犯,思不欲痴”显示了诗人对表达与思维的谨慎态度,而“犹春于绿,明月雪时”则用春天的生机与明月下的雪景作比,意在传达一种和谐的美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深刻理解,充满了智慧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真迹确实存在,但并非人人都能洞察其内涵。
- 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意象渴望产生,而自然的创造已经显得神秘而奇妙。
-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描绘了水流与花开的美丽场景,清晨的露水依旧挂在花瓣上。
-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重要的道路似乎越来越遥远,幽静的行走变得缓慢。
-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言语不愿冒犯他人,思维也不愿陷入痴迷。
-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如同春天的绿意一样,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雪的美丽时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创作与自然景象相比较,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 对仗:如“语不欲犯,思不欲痴”,形成了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意象与生命相联系,使读者感受到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诗歌创作的复杂性与深邃的艺术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细腻观察,以及对表达与思维的审慎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花开: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生命的绽放。
- 清露:象征着清新与纯净,早晨的生命力。
- 春:象征着生机与复苏。
- 明月:象征着宁静与思考,夜晚的清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真迹”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作品
B. 假的作品
C. 不存在的作品
D. 失传的作品 -
诗中“水流花开”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冬天
B. 夏天
C. 春天
D. 秋天 -
“犹春于绿”这句话传达了什么意象?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凋零
D. 夏天的热情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 《夜泊牛津》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春晓》: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诗品二十四则。缜密》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此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