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丝风》

时间: 2024-12-29 18:22:07

不随红雨画阑春,长趁渔衰起白蘋。

晴拂太虚云影乱,暝牵波底月钩新。

漂摇萍叶沉香饵,勾引芦花落醉裀。

莫笑扁舟湖海窄,一竿吹尽利名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随红雨画阑春,
长趁渔衰起白蘋。
晴拂太虚云影乱,
暝牵波底月钩新。
漂摇萍叶沉香饵,
勾引芦花落醉裀。
莫笑扁舟湖海窄,
一竿吹尽利名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随世俗繁华,追求恬淡生活的情怀。诗人不在春日的红雨中描绘繁华的景象,而是趁着渔猎的衰退,起白蘋(指水中的一种水草)。晴天的微风吹拂着天空,云影摇曳,夜晚在波底牵引着新的月亮与钩子。漂浮的萍叶上沉浸着香饵,勾引着芦花,仿佛在醉梦般的温柔中沉醉。最后,诗人告诫别人不要嘲笑小舟在湖海中的狭窄,因为一根钓竿可以吹尽世俗的繁华与名利的尘埃。

注释

  • 红雨:指春天的雨,象征着繁华的春日。
  • 画阑春:绘画春天的景象,暗指对富贵生活的追求。
  • 渔衰:指渔业的衰退,反映出生活的简单。
  • 白蘋:一种水草,象征着清静。
  • 太虚:天空或宇宙。
  • 波底:水的底部。
  • 月钩:月光照射在水面上,像钩子一样。
  • 沉香饵:香饵沉在水中,吸引鱼类。
  • 芦花: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象征自然。
  • 扁舟:小舟,象征简朴的生活。
  • 利名尘:名利的尘埃,表示对世俗名利的超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平显,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逐渐厌倦官场生活的时期。作者通过钓鱼的隐喻,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对名利的超脱。

诗歌鉴赏

《钓丝风》以一种淡泊宁静的态度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不随红雨画阑春”,诗人拒绝追随世俗的繁华,转而选择一种清淡的生活方式。紧接着的“长趁渔衰起白蘋”,则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白蘋)来体现他对渔猎生活的向往,暗示着对自然的依赖。

“晴拂太虚云影乱,暝牵波底月钩新”,这两句通过描绘晴朗天空下的云影和夜晚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轻盈的氛围,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接下来的“漂摇萍叶沉香饵,勾引芦花落醉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钓鱼的乐趣,仿佛让人感受到水面上轻波荡漾的诗意。

最后两句“莫笑扁舟湖海窄,一竿吹尽利名尘”,诗人以劝诫的口吻,传达出一种无畏世俗的态度,强调即使小舟在广阔的湖海中显得渺小,但只要有一根钓竿,就能吹尽一切名利的尘埃。全诗体现了诗人超脱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随红雨画阑春:诗人不愿意追随那种热闹的春天景象。
  2. 长趁渔衰起白蘋:选择在渔业衰落时,借助水草的清幽,体现出一种淡泊。
  3. 晴拂太虚云影乱:在晴天,微风吹拂,云影在天空中摇曳。
  4. 暝牵波底月钩新:夜晚,月光牵引着水波,钩子上新挂的月亮十分美丽。
  5. 漂摇萍叶沉香饵:萍叶在水面漂浮,沉香的鱼饵吸引着鱼儿。
  6. 勾引芦花落醉裀:芦花因鱼饵而沉醉,似乎落在水中。
  7. 莫笑扁舟湖海窄:不要嘲笑小舟在广阔湖海中显得狭小。
  8. 一竿吹尽利名尘:只需一根钓竿,就能吹散世间的名利。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月钩”,将月光比作钩子,形象生动。
  • 拟人:如“芦花落醉裀”,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晴拂太虚云影乱,暝牵波底月钩新”,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钓鱼的隐喻,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雨:象征着繁华与喧闹。
  • 白蘋:象征着清静与自然。
  • 太虚:象征着广阔的天空,体现心灵的自由。
  • 月钩: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扁舟:象征着简朴生活与对世俗的超脱。
  • 利名尘:象征着世俗的名利纷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态度是: A. 追随
    B. 超脱
    C. 迷恋

  2. “白蘋”在诗中象征: A. 繁华
    B. 清静
    C. 哀伤

  3. 诗中的“扁舟”代表了: A. 豪华生活
    B. 简朴生活
    C. 忧愁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平显的《钓丝风》和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但平显更加强调对名利的超脱,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享受自然带来的内心宁静与满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平显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