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夜过湖
作者: 李震 〔明代〕
湖光无际月团团,
倒浸山河宇宙宽。
舞影鸾窥金母瓮,
抱珠龙卧水晶盘。
大姑罗袜江花绣,
五老香炉石鼎寒。
过客不知天险处,
舵楼吹笛到更阑。
白话文翻译:
湖面上月光如水,光芒四射,映照着宽广的山河与宇宙。舞动的影子如同仙女窥视着金色的母瓮,龙形的水珠静卧在水晶的盘子上。大姑穿着绣花的罗袜,江边的花朵如同绣品一般;五位老者的香炉在严寒的石鼎之上。过路的旅人不知道这里是怎样的险境,舵楼上吹起的笛声,直到夜深才停下。
注释:
- 湖光:湖面上的光影。
- 团团:形容圆满的样子,这里指月亮的圆。
- 倒浸:指倒映,水中的影像。
- 宇宙宽:指空间的广大,形容景色的辽阔。
- 舞影:指光影的摇曳,如同舞者。
- 金母瓮:传说中的神灵(金母),瓮是盛器,常用来比喻高贵的事物。
- 抱珠龙:形容龙的姿态,似乎在抱着珠子。
- 水晶盘:透明的盘子,象征美丽和珍贵。
- 大姑:指年长的女子或长辈,通常用来表示亲切。
- 罗袜:精美的袜子,常用于形容女子的打扮。
- 香炉:用来焚香的器具,象征清香与高雅。
- 舵楼:船上的舵手所在的地方。
典故解析:
- 金母:源自道教中金母元君,象征着高贵与神秘。
- 五老香炉:指道教中五位老人的形象,象征长寿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震,明代诗人,少有名声,但其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诗人常在湖边游览,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对天地之美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月夜过湖》展现了明代诗人李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思。在诗中,湖面上的月光与山河的倒影交相辉映,创造出一种浩瀚宽广的天地感。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这优美的湖畔夜景之中。
诗的开头“湖光无际月团团”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宁静的湖面和圆月,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广阔的自然场景。接着,诗人通过“舞影鸾窥金母瓮”和“抱珠龙卧水晶盘”等意象,增添了神秘与灵动,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月夜的宁静,还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视角转向人,提到“过客不知天险处”,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舵楼上的笛声在夜色中回荡,仿佛是对过往旅人的叮咛,提醒他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兼具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情感深邃而细腻,充满了哲思和诗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湖光无际月团团:描绘湖面月光的广阔与圆满。
- 倒浸山河宇宙宽:湖水中的倒影彰显自然的广大。
- 舞影鸾窥金母瓮:仙女的影子似乎在窥视神秘的事物。
- 抱珠龙卧水晶盘:龙似乎在安静地卧着,仿佛在守护着美丽的水晶。
- 大姑罗袜江花绣:描绘女性的优雅与江边的美丽。
- 五老香炉石鼎寒:古代哲人的清幽与寒冷的环境交织。
- 过客不知天险处:提醒人们在美景中应警惕潜在的危险。
- 舵楼吹笛到更阑:笛声悠扬,直至夜深。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舞影”“抱珠龙”等比喻来形容景物。
- 拟人:让自然景象如同有生命般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在美景中潜藏的隐忧,展现了一种和谐而又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湖光:象征宁静与广阔,代表着自然的美丽。
- 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舞影:象征着灵动与美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
- 金母瓮:象征神秘与高贵,传达出一种对未知的向往。
- 水晶盘:象征纯洁与珍贵,表现出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湖光”指的是什么? A. 湖水的颜色
B. 湖面的光影
C. 湖的深度 -
“舞影鸾窥金母瓮”中“鸾”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种神灵
C. 一种花 -
诗中提到的“舵楼”主要是指什么? A. 船的驾驶室
B. 船的装饰
C. 船的货舱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下独酌》 - 李白
该两首诗同样描写了月夜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聚焦于思乡的情感,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而李震的《月夜过湖》则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的交融,情感基调更为广阔与哲思。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在同一题材下的独特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李震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