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西神山锦树林吊玉京道人墓三首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6:44:34

一冢荒寒锦树林,淙淙涧水尚鸣琴。

托身已在空王地,比似幽兰写素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冢荒寒锦树林,
淙淙涧水尚鸣琴。
托身已在空王地,
比似幽兰写素心。

白话文翻译:

一座坟墓在荒凉的锦树林中,
潺潺的山涧水声宛如琴声。
我已身处空灵的境地,
不如幽兰花般写下我的素雅心境。

注释:

  • :坟墓。
  • 荒寒:荒凉而寒冷,形容环境的冷清。
  • 锦树林:色彩斑斓的树林,可能指树木的色彩或其装饰性。
  • 淙淙:形容水流的声音,清脆而悦耳。
  • 托身:寄托身心,寄身之意。
  • 空王地:空灵的境地,指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
  • 幽兰:幽雅的兰花,象征高洁的品格。
  • 素心:纯净的心灵或素雅的情感。

典故解析:

“空王地”可能暗指佛教中的“空”理念,表达一种超然物外、脱离世俗的追求。而“幽兰”则常用来比喻高洁的人格或志向,代表着一种宁静、高雅的精神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超(生卒年不详)是近代的诗人,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为主。他的风格往往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诗句中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玉京道人墓的吊唁,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追思与怀念,体现了对生死、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洁的四句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开篇以“冢”字点题,设定了整个诗的基调,描绘出一个荒凉而静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锦树林的意象既美丽又带有一丝哀愁,与随之而来的“淙淙涧水”相得益彰,水声如琴,似乎在为逝者奏响哀乐,增添了诗的音乐性与情感的深度。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内心的自省与哲理思考,托身于“空王地”,不仅是对死者的怀念,也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诗人以幽兰自喻,表明了自己内心的高洁与理想,尽管身处荒凉之境,仍希望能保持一份纯净的心灵。这种对内心高洁的追求与对外界环境的对比,构成了诗的主要情感冲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与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冢荒寒锦树林:描绘坟墓所处的环境,暗示孤独与悲凉。
  2. 淙淙涧水尚鸣琴:水声如琴,增添了幽雅之感,传达对逝者的哀悼。
  3. 托身已在空王地: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状态,内心的宁静。
  4. 比似幽兰写素心:以幽兰比喻自己的心境,追求高洁与纯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声比喻为琴声,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 对仗:如“荒寒”和“尚鸣”,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象征:幽兰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追思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传达出一种宁静而高洁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死亡与怀念的象征。
  • 锦树林:美丽而又孤寂的环境。
  • 涧水:流动的生命力与音乐感。
  • 幽兰:高洁、清雅的品格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淙淙涧水”象征着什么?

    • A. 悲伤
    • B. 音乐
    • C. 生命
    • D. 孤独
  2. “空王地”意指:

    • A. 热闹的地方
    • B. 超脱世俗的境地
    • C. 人间的繁华
    • D.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幽兰”主要象征:

    • A. 生命的短暂
    • B. 高洁的品质
    • C. 遗忘的悲伤
    • D. 迷失的心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对月》:对自然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蒋士超的《过西神山锦树林吊玉京道人墓三首其二》,两者都在描写自然与人生,但杜甫更显悲壮,而蒋士超则倾向于宁静与思索。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