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辞应诏》

时间: 2025-01-04 11:23:37

敛眉光禄塞。

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

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

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

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

变入胡笳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君辞应诏 庾信 〔南北朝〕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白话文翻译:

我皱着眉头离开了光禄塞,回头望向夫人城。一片片红颜如花瓣般凋落,双双泪眼因此而生。在冰冷的河水中牵马渡过,在雪路上抱着马鞍行走。胡地的风刺骨的冷,夜晚的月光却照亮了我的心。正要弹奏琴上的曲子,却变成了胡笳的声音。

注释:

  • 敛眉:皱眉。
  • 光禄塞:古代边塞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 夫人城:指昭君出塞后所居之地。
  • 片片红颜落:比喻昭君的青春和美貌如花瓣般凋零。
  • 双双泪眼生:形容昭君和送行者泪眼相对。
  • 冰河牵马渡:形容边塞环境的艰苦。
  • 雪路抱鞍行:同样形容边塞环境的艰苦。
  • 胡风入骨冷:形容胡地的风极其寒冷。
  • 夜月照心明:夜晚的月光照亮了昭君的内心。
  •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正要弹奏琴曲,却变成了胡笳的声音,暗示昭君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国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赋、文。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语言优美。此诗是庾信应诏所作,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悲凉情景,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庾信应诏所作,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悲凉情景,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昭君为了国家的和平,被迫离开故国,嫁到匈奴,成为匈奴的王后。这首诗通过昭君的视角,展现了她离乡背井的悲痛和对故国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昭君出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昭君的悲凉命运和对故国的深切思念。诗中“片片红颜落”和“双双泪眼生”形象地描绘了昭君的青春和美貌的凋零,以及她与送行者泪眼相对的情景,充满了悲情。而“冰河牵马渡”和“雪路抱鞍行”则进一步以艰苦的环境来衬托昭君的悲惨遭遇。最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巧妙地表达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新生活的无奈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敛眉光禄塞:昭君皱着眉头离开了光禄塞,表达了她的不舍和忧愁。
  2. 还望夫人城:回头望向夫人城,暗示昭君对故国的留恋。
  3. 片片红颜落:比喻昭君的青春和美貌如花瓣般凋零,形象生动。
  4. 双双泪眼生:形容昭君和送行者泪眼相对,情感真挚。
  5. 冰河牵马渡:形容边塞环境的艰苦,也反映了昭君的艰难旅程。
  6. 雪路抱鞍行:同样形容边塞环境的艰苦,增强了诗的悲凉氛围。
  7. 胡风入骨冷:形容胡地的风极其寒冷,也象征了昭君的孤独和无助。
  8. 夜月照心明:夜晚的月光照亮了昭君的内心,暗示她的坚强和希望。
  9.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正要弹奏琴曲,却变成了胡笳的声音,巧妙地表达了昭君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国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片片红颜落”将昭君的青春和美貌比喻为凋零的花瓣。
  • 拟人:如“胡风入骨冷”将胡地的风拟人化,形容其刺骨的寒冷。
  • 对仗:如“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昭君出塞的悲凉和对故国的深切思念。通过昭君的视角,诗人描绘了她的悲惨遭遇和内心的痛苦,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胡地的寒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传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颜落:比喻昭君的青春和美貌的凋零。
  • 泪眼生:形容昭君和送行者泪眼相对的情景。
  • 冰河、雪路:形容边塞环境的艰苦。
  • 胡风:象征胡地的寒冷和昭君的孤独。
  • 夜月:照亮昭君内心的希望和坚强。
  • 琴上曲、胡笳声:表达了昭君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国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片片红颜落”比喻的是什么? A. 昭君的青春和美貌 B. 花瓣凋零 C. 昭君的泪水 D. 昭君的悲伤

  2.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表达了昭君的什么情感? A. 对新生活的接受 B. 对故国的思念 C. 对胡地的喜爱 D. 对边塞生活的适应

  3. 诗中“胡风入骨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艰苦和将士的豪情。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庾信《昭君辞应诏》: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艰苦,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现了将士的豪情,而庾信的诗则更多表现了昭君的悲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选》:收录了庾信的多首诗作,包括《昭君辞应诏》。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古代边塞诗,可以与庾信的诗作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