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诗 庾信 〔南北朝〕
校尉始辞国。 楼船欲渡河。 輴轩临碛岸。 旌节映江沱。 观涛想帷盖。 争长忆干戈。 虽同燕市泣。 犹听赵津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校尉刚刚离开国家,楼船即将渡过河流。轻车来到沙漠的岸边,旌旗和节杖在江边闪耀。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想起了战车和帐篷。争斗和回忆中,干戈的影子不断浮现。虽然我们像燕市中哭泣的人一样悲伤,但仍然能听到赵津的歌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校尉:古代军官的称号。
- 楼船:古代的大型战船。
- 輴轩:轻便的车。
- 碛岸:沙漠的岸边。
-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旗帜和节杖。
- 江沱:江边。
- 帷盖:战车上的帐篷。
- 干戈:古代的兵器,代指战争。
- 燕市泣:指悲伤的场景。
- 赵津歌:赵地的歌曲,代指歌声。
典故解析:
- 燕市泣: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形容悲伤的场景。
- 赵津歌:赵地的歌曲,代指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赋、文。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是他奉命出使北方的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庾信奉命出使北方的途中所作,通过描绘渡江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校尉出使北方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楼船欲渡河”和“观涛想帷盖”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渡江的紧张气氛和对战争的回忆。同时,“虽同燕市泣,犹听赵津歌”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即使在悲伤中,仍然能听到歌声,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校尉始辞国:校尉刚刚离开国家,开始了出使北方的任务。
- 楼船欲渡河:楼船即将渡过河流,准备前往北方。
- 輴轩临碛岸:轻车来到沙漠的岸边,准备渡江。
- 旌节映江沱:旌旗和节杖在江边闪耀,显示使者的威严。
- 观涛想帷盖: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想起了战车和帐篷。
- 争长忆干戈:争斗和回忆中,干戈的影子不断浮现。
- 虽同燕市泣:虽然我们像燕市中哭泣的人一样悲伤。
- 犹听赵津歌:但仍然能听到赵津的歌声,寄托了对和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观涛想帷盖”中,将波涛比喻为战车和帐篷,形象生动。
- 对仗:“虽同燕市泣,犹听赵津歌”中,通过对比悲伤和歌声,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校尉出使北方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渡江场景的描绘和对战争的回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船:古代的大型战船,象征着出使北方的任务。
- 碛岸:沙漠的岸边,象征着北方的荒凉。
-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旗帜和节杖,象征着使者的威严。
- 帷盖:战车上的帐篷,象征着战争。
- 干戈:古代的兵器,代指战争。
- 赵津歌:赵地的歌曲,代指歌声,象征着和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楼船欲渡河”中的“楼船”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大型战船 B. 古代的轻便车 C. 古代的战车 答案:A
-
诗中“虽同燕市泣”中的“燕市泣”出自哪个典故? A.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B. 《左传》 C. 《战国策》 答案:A
-
诗中“犹听赵津歌”中的“赵津歌”代指什么? A. 悲伤的场景 B. 歌声 C. 战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庾信的其他作品,如《奉和山池》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
- 其他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作品,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
诗词对比:
- 庾信的《将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诗》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对比,可以比较两位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南北朝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