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时间: 2025-01-17 10:3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和归乡的情感。诗人留下了三尺长剑,却没有用一块泥土去修缮。马儿奔赴战场,而人却回到了故乡。笛声在陇水边让人感到愁苦,酒杯中的酒却让人欢喜,仿佛春天的灰烬。锦带不必惊扰大雁,罗衣依旧能斗鸡。回到吴地已是渺渺无期,进入郢地则无比凄凉。自古桃李树,何必在意是否有人来成蹊。
注释:
- 三尺剑:象征着武将的武器,表示战场的生活。
- 一丸泥:指的是修补和照顾的事物。
- 沙场:指战场。
- 故国:指诗人心中的故乡。
- 笛愁:笛声让人感到忧愁。
- 沥春灰:春天的酒,带着一丝温暖的灰烬。
- 锦带、罗衣:指代华美的衣物,表现生活的轻松和乐趣。
- 桃李树:象征着成长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奇异和深邃的美,尤其擅长使用夸张和比喻,创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贺被贬之际,表达了他的离别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李贺的《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诗的开头用“空留三尺剑”引入,表达了对战场生活的不再留恋,剑的象征意义在于武人的豪情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展现出一种对生活选择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的对比,表现了生活中的愁苦与欢乐交织,酒带来的欢愉与笛声的忧伤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对人生的复杂感受。
后半部分的“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则传递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说即使生活有苦,也要享受其中的乐趣。诗的最后两句“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则通过桃李树的意象表达出一种自信与乐观,强调了成长与希望的主题,纵然人生道路曲折,也无需畏惧。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离别之伤,又有归乡的欢愉,贯穿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显示出李贺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留三尺剑:留存下来的武器象征着过去的战斗经历,但也暗示了对战场生活的放弃。
- 不用一丸泥:不再修补过去的遗留,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 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描绘出士兵的无奈与归乡者的向往。
- 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笛声中的忧愁与酒中的喜悦形成对比。
- 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生活中的轻松乐趣,即便在动荡中也能找到快乐。
- 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对于归乡的渺小感受和对往昔的惋惜。
-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不在乎结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李树”比喻人生的成长。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关系,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空留三尺剑”,强化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归乡的描绘,表现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象征着勇气和战斗,代表了诗人过去的经历与身份。
- 马:象征着奔赴和离去,体现了离别的情感。
- 笛:代表忧愁与思念。
- 酒:象征欢乐与生活中的小确幸。
- 桃李树:象征着希望和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贺的《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归乡的欢喜
- B) 离别的忧愁
- C) 战斗的豪情
- D) 以上皆是
- 诗中“空留三尺剑”象征什么?
- A) 战斗的遗留
- B) 生活的无奈
- C) 个人的选择
- D) 以上皆是
-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未来的乐观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D) 以上皆是
- A) 战斗的遗留
- A) 对未来的乐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贺与杜甫的作品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李贺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而杜甫则常常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人间苦难。李贺的诗风奇幻而浪漫,杜甫的则更为沉重和现实。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