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谒邓世昌祠》

时间: 2025-01-14 04:21:05

百年国运旋,纽枢在甲午。

四海已平波,屹屹忠魂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甲戌谒邓世昌祠
作者:刘斯奋

百年国运旋,
纽枢在甲午。
四海已平波,
屹屹忠魂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国家的命运经历了百年的波折,而甲午作为历史的关键时刻,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如今四海的动荡已然平息,昔日为国捐躯的忠臣英灵,仍然屹立不倒,支撑着国家的精神。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年国运旋:指国家的命运在百年间经历了多次波动。
  • 纽枢:关键的枢纽,指甲午这一历史节点。
  • 四海已平波:指四方的动乱已经平息,国家的局势稳定。
  • 屹屹忠魂拄:形容忠臣的灵魂像山一样屹立,支撑着国家的精神。

典故解析:

  • 甲午:指的是1894年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战争的失败使得国家陷入深重的危机。
  • 邓世昌:清末海军将领,为国牺牲,象征着忠诚与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斯奋,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致力于用古典的形式表达现代的情感与思考。他的作品常常关注国家与历史,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创作于对甲午战争及其后果的反思中,诗人以邓世昌祠作为背景,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与对忠魂的敬仰,旨在唤起人们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凝练了历史的深邃与复杂。开篇即引入“百年国运旋”,一语道出国家在甲午这一历史节点的巨大变迁,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接下来的“纽枢在甲午”,则清晰地指出了时间的节点,这种历史的意识让人深思,仿佛是对历史的警醒。

“四海已平波”一句,表现了在经历了动荡之后的宁静,诗人通过对比,突显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最后以“屹屹忠魂拄”收尾,表达了对为国捐躯者的崇敬与怀念。忠魂如山,支撑着国人的精神,诗中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激发了人们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力量,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忠诚精神的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警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国运旋:暗示历史的循环往复,国家的命运如同轮回般经历了许多曲折。
  2. 纽枢在甲午:甲午是历史的关键时刻,意味着国家命运的转折点。
  3. 四海已平波:在经过动荡之后,国家的局势得以稳定。
  4. 屹屹忠魂拄:忠臣的精神如同大山般支撑着国家,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年国运旋,四海已平波”,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忠魂”比喻为“大山”,形象地表达出忠诚和坚韧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忠魂的怀念与敬仰,同时警醒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国家的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运:代表国家的兴衰与命运,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 忠魂:象征为国捐躯的英雄精神,体现出牺牲与奉献的崇高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甲午战争的年份是:
    A. 1894
    B. 1900
    C. 1911

  2. 诗中提到的“忠魂”是指:
    A. 诗人的情感
    B. 为国捐躯的英雄
    C. 四海的安宁

  3. 诗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个人的奋斗
    B. 国家命运的变迁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白居易)
    • 同样关注历史与情感,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自然美景,而《甲戌谒邓世昌祠》则深刻关注历史与民族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与现代社会的对话》
  • 《近代历史中的文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