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季选比部以颁诏事竣还朝并携其子就试都下赋别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0:11:21

六传从天下,三山恋昼游。

波恬看大海,风动遍遐陬。

使节随丹凤,严程待紫骝。

西南仍羽檄,何以借前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传从天下,三山恋昼游。
波恬看大海,风动遍遐陬。
使节随丹凤,严程待紫骝。
西南仍羽檄,何以借前筹。

白话文翻译:

六传的使者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三座高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迷人。
平静的海面上,我们眺望着辽阔的大海,微风在远处的角落吹动着。
使节们骑着丹凤的骏马,严谨的行程等待着紫骝的到来。
西南方向依然传来飞信,怎样才能借助之前的筹谋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六传:指六个方向的传递,形容信息或使者的广泛来往。
  • 三山:指特定的山名,也可泛指名山大川。
  • 波恬:波平如镜,形容海面平静。
  • 遐陬:遥远的地方。
  • 丹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和吉祥。
  • 紫骝:一种美丽的马,象征尊贵。
  • 羽檄:古代用羽毛做的信件,形容传递消息。

典故解析:

  • “使节随丹凤”:古代使者通常乘坐高贵的马匹,象征着使命的重要性。
  • “西南仍羽檄”:指使者在西南方向传递消息,反映出政治上的往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龙云,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政治和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人可能因出使或参与朝政,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首联通过“六传”和“三山”引出了广阔的视野,表明诗人在旅途中所接触的丰富信息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接下来的“波恬看大海”则通过海的宁静与广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悠远的思绪。

“使节随丹凤”的描写,增添了旅途的神秘感与荣耀感,诗人通过对使节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于使命的重视与期待。“西南仍羽檄”则暗示着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反映出政治生活的复杂与多变。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对自然的欣赏转向对使命的思考,最终在探索与归属之间达成和谐,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传从天下”:形容天下各地的使者如雨后春笋般涌来,显示出国家的广泛联系。
  • “三山恋昼游”:描述三座山的美丽景色,暗含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波恬看大海”:描绘海面波平如镜,增添了旅途的宁静与美感。
  • “风动遍遐陬”:微风吹拂,暗示远方的呼唤,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
  • “使节随丹凤”:强调使者的尊贵与使命的重要性。
  • “严程待紫骝”:体现出行程的严谨与期待。
  • “西南仍羽檄”:暗示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 “何以借前筹”:思考如何借助以往的经验与谋略,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使节随丹凤”比喻使者的高贵与使命感。
  • 对仗:“波恬看大海,风动遍遐陬”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风动遍遐陬”,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深刻反映出一位士人在旅途中对使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传:象征国家的联系与沟通。
  • 三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壮丽。
  • 波恬: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 丹凤与紫骝:象征尊贵和使命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传”指的是什么? A. 六个方向的使者
    B. 六种动物
    C. 六个国家
    答案:A

  2. “波恬看大海”中的“波恬”是什么意思? A. 风大
    B. 波平如镜
    C. 海水咆哮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家国的热爱
    B. 对山水的描绘
    C.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本诗的情感基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集》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