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牡丹
作者: 徐渭 〔明代〕
牡丹绿者未曾闻,狡狯司花此弄新。
汉水鸭头教作帔,陇山鹦鹉未呼人。
韩郎顷刻愁难学,酒辈逡巡醉可频。
不羡张家回道士,自抛红粉练庚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名为“绿牡丹”的花,作者表示自己未曾听闻过这种花。狡滑的人在花中玩弄新奇的东西。汉水的鸭头花被用来做披肩,陇山的鹦鹉却没有人来呼唤。韩愣愣的少年一瞬间愁苦难以学习,酒徒们四处游荡,醉酒成性。诗人不羡慕张家回家的道士,只是自甘沉迷于红尘之中,练习着自己的才华与技艺。
注释:
- 牡丹绿者: 指绿色的牡丹花,历史上未曾听闻过。
- 狡狯: 狡诈,狡猾的人。
- 汉水鸭头: 可能指一种花或植物,具有地方特色。
- 陇山鹦鹉: 陇山出产的鹦鹉,象征美丽但无人问津。
- 韩郎: 指韩愈,可能暗指诗人自比其愁闷。
- 酒辈: 喜欢喝酒的人,象征陶醉于享乐。
- 张家回道士: 传说中的道士,代表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被誉为“文人画”先驱。他的作品多以个性鲜明、情感丰富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绿牡丹》创作于徐渭的晚年,反映了他在社会动荡、个人困境中的无奈与反思。诗中融合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红尘的厌倦,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绿牡丹》是一首极具个性的诗作,诗人以一种近乎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开篇提到“牡丹绿者未曾闻”,引人入胜,似乎暗示一种新奇而又神秘的事物,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比和对人性的观察,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美与享乐中的迷失与无奈。
“狡狯司花此弄新”,暗含对那些追逐新奇、玩弄花样的人们的讽刺,指向了一种肤浅的生活态度。随后的“韩郎顷刻愁难学”,则展现出一种愁苦与无奈,似乎是对自身学习和修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才华与道德追求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则带有自我解脱的意味,诗人不羡慕道士的隐居生活,反而选择了沉迷于“红粉练庚辛”的状态,反映出他对尘世的认同与接受。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生活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牡丹绿者未曾闻: 表达对“绿牡丹”的陌生感,设定了整个诗歌的主题。
- 狡狯司花此弄新: 指责那些玩弄花样的人,批评他们的虚伪。
- 汉水鸭头教作帔: 可能暗示一种生活的奢侈或对生命的无知。
- 陇山鹦鹉未呼人: 反映了孤独与美丽的缺乏认可。
- 韩郎顷刻愁难学: 表达对学习与成长的困惑与无奈。
- 酒辈逡巡醉可频: 描述酒徒的生活状态,体现一种麻痹的生存状态。
- 不羡张家回道士: 自我选择的态度,反映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 自抛红粉练庚辛: 诗人选择沉迷于尘世,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 “绿牡丹”作为一种新奇的象征,暗示着未被发现的美好。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 通过对比,强调了人们对生活的不同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美的追求与人性迷失展开,诗人通过自我反思与社会观察,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复杂情感,最终选择在红尘中自我放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牡丹: 象征新奇、美丽但又陌生的事物,代表对未知的向往。
- 汉水鸭头: 代表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
- 陇山鹦鹉: 传递孤独与被忽视的美。
- 酒辈: 体现对享乐与虚无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绿牡丹”象征着什么?
- A. 新奇与美丽
- B. 传统与古老
- C. 贫穷与无知
- D. 绝望与痛苦
-
诗人对“酒辈”的态度是?
- A. 羡慕
- B. 鄙视
- C. 无所谓
- D. 欣赏
-
“不羡张家回道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B. 对世俗生活的接受
- C. 对道士的嫉妒
-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描绘自然与人生的美好。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通过故事表现情感的深刻与长久。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词: 反映对美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风格与《绿牡丹》有相似之处。
- 李白的《将进酒》: 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但更为豪放,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徐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