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夜》

时间: 2025-01-01 12:45:51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白话文翻译:

在客栈的夜晚,我何曾入睡?这秋天的夜晚总是不肯明亮。
卷起窗帘,残月的影子映照在床前,而我高枕无忧,听着远处江水的声音。
我愚笨无计,衣食都成问题,路途艰难只能依靠朋友的帮助。
老妻寄来的几封信,想必都在诉说着她的思念之情。

注释:

  • 客睡:在客栈或他人家中入睡。
  • 秋天不肯明:秋天的夜晚总是阴沉,不愿明亮。
  • 卷帘:卷起窗帘。
  • 高枕:高枕无忧,形容安静舒适。
  • 计拙:计策愚笨。
  • 无衣食:没有衣服和食物,形容生活困窘。
  • 仗友生:依靠朋友的生活。
  • 老妻书数纸:老伴寄来的几封信。

典故解析:

“高枕远江声”可以理解为一种安逸的状态,但实际上却隐藏着作者的忧虑。在唐代,文人常常以江水作为思乡情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客夜》作于杜甫晚年,他因战乱而漂泊,身处异乡,生活困窘,愈加思念故乡和家人。此诗正是他在这种情境下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客夜》展现了杜甫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以“客睡”引出,表现他在客栈里的苦闷,紧接着提到“秋天不肯明”,映衬出夜的沉闷与心头的愁苦。诗中通过“卷帘残月影”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孤寂的画面,月影的孤寂与他内心的孤独相呼应。高枕的安逸下掩藏着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接下来的“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则直接表露了杜甫生活的困境,表达出他对朋友的依赖与感激。最后一句提到老妻寄来的信,深切地反映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将孤独、思念和生活的艰难融为一体,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睡何曾著:在客栈的夜晚我何曾入眠,表现出诗人的辗转反侧和心中烦闷。
  2. 秋天不肯明:秋夜的阴沉,象征着心境的忧愁。
  3. 卷帘残月影:描绘出窗外的月影,增添了孤独感。
  4. 高枕远江声:虽高枕无忧,实则内心不安,暗示着对未来的思考。
  5. 计拙无衣食:生活困苦,感叹自己无能为力。
  6. 途穷仗友生:依靠朋友的支持,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7. 老妻书数纸:老伴的信件,饱含思念之情。
  8. 应悉未归情:信中必定有对归来的思念,反映出家庭的温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衣食”与“仗友生”,形成了对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如“残月影”与“远江声”,将环境与心境结合,营造出情感的共鸣。
  • 比喻:将夜晚的孤独比喻为心灵的困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友情的依赖,深刻地反映了人间的苦乐与亲情的深厚。

意象分析:

  • 客栈:象征着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
  • 秋天:寓意着凋零与思念。
  • 残月:象征孤独与冷清。
  • 江水:代表着故乡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这是因为他是哪个朝代的伟大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高枕远江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安闲自得
    • B. 忧愁不已
    • C. 归心似箭
    • D. 无所畏惧
  3. “老妻书数纸”中,诗人对老妻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冷漠
    • B. 思念
    • C. 嫉妒
    • D. 不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隐逸与孤独之情。
  •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绘了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客夜》与李白的《静夜思》,二者均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但杜甫更为沉重,而李白则显得更加轻盈。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