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水寺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8:07:57

步向溪南寺,行寻白社徐。

祗言犹作客,不悟已迁居。

照壁诗无恙,当轩竹未疏。

挂包蕲异日,我欲掇其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水寺 其一 赵蕃 〔宋代〕

步向溪南寺,行寻白社徐。 祗言犹作客,不悟已迁居。 照壁诗无恙,当轩竹未疏。 挂包蕲异日,我欲掇其馀。

白话文翻译

我漫步走向溪南的寺庙,慢慢地寻找着白社的徐姓人家。 我只以为自己还是个过客,却没想到已经在这里安家。 照壁上的诗句依然完好,窗前的竹子也没有稀疏。 我挂起行囊期待着未来的日子,我想要拾取这里的余韵。

注释

  • 白社: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代一个地方或社区。
  • 祗言:只说,只以为。
  • 照壁诗:挂在墙壁上的诗句。
  • 当轩竹:窗前的竹子。
  • 挂包:挂起行囊,表示停留。
  • :期待。
  • 掇其馀:拾取剩余的,这里指享受或体验剩余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游览溪南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溪南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中“祗言犹作客,不悟已迁居”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即在不经意间,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自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过客,而是成为了这里的一部分。诗中的“照壁诗无恙,当轩竹未疏”则进一步以景抒情,通过照壁上的诗句和窗前的竹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步向溪南寺,行寻白社徐:作者漫步走向溪南的寺庙,寻找白社的徐姓人家,展现了作者的闲适和探索的心情。
  2. 祗言犹作客,不悟已迁居:作者原本以为自己只是个过客,却没想到已经在这里安家,表达了对生活变化的深刻感悟。
  3. 照壁诗无恙,当轩竹未疏:照壁上的诗句依然完好,窗前的竹子也没有稀疏,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4. 挂包蕲异日,我欲掇其馀:作者挂起行囊期待着未来的日子,想要拾取这里的余韵,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照壁诗无恙,当轩竹未疏”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通过“照壁诗”和“当轩竹”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随遇而安,享受生活。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典型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南寺:代表宁静的寺庙环境。
  • 白社徐:代表一个地方或社区。
  • 照壁诗:代表文化传承和美好记忆。
  • 当轩竹:代表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祗言犹作客,不悟已迁居”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生活变化的深刻感悟 C.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D. 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2. 诗中“照壁诗无恙,当轩竹未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仗 C. 拟人 D. 排比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过水寺》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生活变化的深刻感悟,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