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江故作两江分,
立杀呼船隔岸人。
柳上青虫宁许劣,
垂丝到地却回身。
白话文翻译:
一条江河故意分成两条江水,
船只在岸边呼喊,隔岸的人听不到。
柳树上的青虫难道会甘愿卑劣,
垂下的柳丝触地却又回头。
注释:
- 故作:故意做出。
- 立杀:这里的“立”是指站立或固定,“杀”可以理解为阻止或隔断。
- 呼船:指船上的人呼喊。
- 柳上青虫:指柳树上的青虫,青虫常用作比喻,表示卑微或无足轻重。
- 垂丝:指柳树的柳丝,垂下来。
- 却:表示转折或反转。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情冷暖的隐喻。柳树作为柔美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江河和柳树,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江河与柳树的自然画面,揭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头一联“故作两江分”展现了江水的双重性,既是自然的分隔,又暗示了人们心理的隔阂。诗中的“呼船隔岸人”则传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无奈感。
接下来的两句“柳上青虫宁许劣,垂丝到地却回身”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青虫的存在象征着卑微与无奈,而柳丝的垂落又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环境艰难,但仍然有向上的希望和力量。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清新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一江故作两江分”意指江水的流动和形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第二联:“立杀呼船隔岸人”表现出隔岸的无奈,呼喊却无法传达。
- 第三联:“柳上青虫宁许劣”青虫的存在暗示了卑微与无奈。
- 第四联:“垂丝到地却回身”柳丝的回身则寓意着希望与力量的存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树与青虫的描写,象征着生活中的困境与希望。
- 对仗:第一联与第二联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江河与柳树为背景,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无奈,同时又暗示了在困境中依然存在希望与生机。
意象分析:
- 江河:象征流动的时间与人生,分隔与沟通。
- 柳树:常用作柔美的象征,寓意坚韧与希望。
- 青虫:象征卑微与无奈,代表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上青虫”象征什么?
- A. 高贵
- B. 卑微
- C. 忍耐
- D. 希望
-
“一江故作两江分”表现了什么意境?
- A. 自然的和谐
- B.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C. 生活的富饶
- D. 欢乐的场景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过招贤渡”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关系,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杨万里的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