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诗僧秀公》

时间: 2025-01-01 14:25:27

灵一心传清塞心,可公吟后础公吟。

近来雅道相亲少,

惟仰吾师所得深。

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

冷曹孤宦甘寥落,多谢携筇数访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赠诗僧秀公
作者: 司空图 〔唐代〕

灵一心传清塞心,可公吟后础公吟。
近来雅道相亲少,惟仰吾师所得深。
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
冷曹孤宦甘寥落,多谢携筇数访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以清静的心境来传达我的真情,愿你在吟唱中能体会我的心声。近来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我只能仰望师傅的深厚学识。每天都在寻找优美的句子,虽然没有闲暇去品味,回归故乡时却向东林的山水致敬。身处官场的我,虽然孤独而清冷,但仍然感谢你常来探访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一心: 指心灵的纯净与专注。
  • 清塞心: 指安静与清澈的内心状态。
  • 雅道: 指高雅的文艺或道德。
  • 携筇: 指手持竹杖,形容访友的情景。
  • 冷曹孤宦: 指身处官场而感到孤独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旧山归老有东林”:东林指的是东林寺,唐代著名的禅宗寺庙,象征着归隐生活和高洁的情操。
  • “好句未停无暇日”:强调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子云,号青门,晚号西峰,擅长诗、文、词,尤其以诗著称。其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对一位僧人的赠予,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情谊和对高雅文化的追求。诗人在官场的孤独与对友人探访的感激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诗歌鉴赏

《寄赠诗僧秀公》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诗人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对文化、友谊和孤独的深刻理解。首联以“灵一心传清塞心”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以心灵的纯净来沟通情感的愿望,接着通过“可公吟后础公吟”承接了友谊的期望,表明对僧人吟唱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近来雅道相亲少,惟仰吾师所得深”则展示了诗人对当时文人交流的感慨与失落,强调了在日渐疏远的文化氛围中对师者深厚学识的仰慕与依赖。

最后的两句“冷曹孤宦甘寥落,多谢携筇数访寻”则浓缩了诗人的孤独心境与对友谊的感恩,表现出身处官场的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和对友人造访的珍惜,极具人情味。整体而言,这首诗在多层面上揭示了文人孤独的内心世界与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一心传清塞心: 诗人以灵动的心思传达自己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2. 可公吟后础公吟: 希望对方能在吟咏中感受到他内心的感情。
  3. 近来雅道相亲少: 感叹文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逐渐减少。
  4. 惟仰吾师所得深: 只能仰望师傅的学识,表现对老师的尊敬。
  5. 好句未停无暇日: 每天都在寻找优美的句子,但无暇细品。
  6. 旧山归老有东林: 归隐故乡时,向东林致敬,反映对自然的向往。
  7. 冷曹孤宦甘寥落: 身处官场感到孤独与清冷。
  8. 多谢携筇数访寻: 感谢友人常来探访,表达珍惜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灵一心”比喻内心的纯净。
  • 对仗: 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东林象征着归隐与高洁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文化、友谊的珍视,表现了孤独与渴望交流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灵心: 象征纯净的内心,反映诗人的真诚与情感。
  2. 东林: 象征归隐的理想与清幽的自然环境。
  3. 孤宦: 象征身处官场的孤独与清冷,表现对尘世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灵一心传清塞心”意指什么?
    A. 传达情感
    B. 表达孤独
    C. 追求名利

  2. “近来雅道相亲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朋友的感激
    B. 对文人间交流的失落
    C. 对自然的向往

  3. “多谢携筇数访寻”中的“携筇”意为:
    A. 旅行
    B. 拿竹杖
    C. 读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在表达孤独与友谊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而司空图则更侧重于对文人文化与人际关系的反思。两者都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3. 《司空图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