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四 戊午九月,偕同官延庆阁过碧沚》
时间: 2025-01-04 11:43: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
萸菊互相酬。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
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
只有六番秋。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的前三天,我带着客人登上高楼。
满城的风雨都停息了,天空也似乎在邀请我们。
右手举着满杯美酒,左手抓着大螃蟹大嚼,
菊花和香榧互相敬酬。倚靠在栏杆上,我微笑着与云朵飘浮。
远望平坦的田野,千千万万顷的稻谷和小米都已成熟。
江水清澈,海面平静无事,留得我小小的迟疑。
但只恨时光飞逝,假如年华能到七十,
也不过是六次秋天而已。戏马台那儿不必询问,破帽子已随风飘荡。
注释:
- 重九: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危楼:高楼,通常指观景的楼阁。
- 满泛:指酒杯满溢。
- 萸菊:指菊花与香榧,象征重阳节的习俗。
- 阑干:栏杆。
- 平畴:平坦的田野。
- 稻粱:指稻谷和小米等粮食作物。
- 流光抹电: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 戏马台:指历史上著名的赛马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简练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并融入个人情感,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戊午年重阳节前夕,诗人在延庆阁与友人共赏美景,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流逝时间的惋惜。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其四》通过重阳节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登楼的情景,伴随着友人的欢聚,表达了生动的社交场景。在“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中,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事交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境界。
接着,诗人以饮酒和品尝美食作为欢庆的方式,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萸菊互相酬”不仅指的是节日的习俗,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后,诗人通过“假使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感慨时光的短暂,流露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节奏明快,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又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重阳节前三天,带着客人登高。
-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城市的风雨都停了,天空也似乎在邀请我们。
-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右手举着酒杯,左手抓着大螃蟹在吃。
- 萸菊互相酬:菊花与香榧相互敬酒。
-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倚靠栏杆,微笑着与云朵共舞。
- 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远望田野,稻谷和小米丰收。
-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江水清澈,海面平静,留我小小的迟疑。
-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可惜时间飞逝,假如能活到七十。
- 只有六番秋:也不过经历六个秋天而已。
-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戏马台那儿不必询问,破帽子随风飘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对称工整。
- 比喻:如“流光抹电”比喻时光飞逝之快。
- 拟人:如“天亦相邀头”把天拟人化,表现自然的亲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重阳节的庆祝,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蕴含了人生哲理,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 重阳节:象征团圆与长寿。
- 高楼:象征着追求与向上。
- 酒杯:象征欢聚与庆祝。
- 螃蟹:象征丰收与美味。
- 稻谷:象征丰盈与希望。
- 流光:象征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又称为哪一天?
- A. 七月七日
- B. 九月九日
- C. 十月十日
-
诗中提到的“流光抹电”指的是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变化
- C. 人生的艰辛
-
“左手持螯大嚼”中,左手抓着的是什么?
- A. 鱼
- B. 螃蟹
- C. 鸭子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是水调歌头,抒发人生哲理。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生活的豪情与对时间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吴潜与苏轼的作品均以饮酒、庆祝为主题,但吴潜更注重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苏轼则更显豪放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吴潜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