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时间: 2025-01-01 14:49:07

平生江海性,俗冗不到眼。

偶然牵禄养,遂复事篇简。

所愧道益远,所喜性羽懒。

末路终此惠,尤得养樗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江海性,俗冗不到眼。
偶然牵禄养,遂复事篇简。
所愧道益远,所喜性羽懒。
末路终此惠,尤得养樗散。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的性情如江海般广阔,世俗琐事无缘于我眼前。偶尔获得一些俸禄来维持生计,因此又重新开始写诗。对此我感到羞愧,觉得道理离我越来越远;但我也高兴自己性情悠然自得。人生的最后阶段,我终于得到这样的恩惠,尤其能够享受清闲的生活。

注释:

  • 江海性:比喻性情宽广,像江河大海一样。
  • 俗冗:世俗琐事。
  • 牵禄养:指因俸禄而过日子。
  • 道益远:对道理的理解日渐遥远。
  • 性羽懒:性情悠然自得,懒于世俗。
  • 樗散:比喻清闲自在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江海: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象征博大胸怀,也可引申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
  • :道家思想中的“道”,象征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诗风清新,常有自省之作。因其性情洒脱,诗中常表现出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勋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世俗的看法。在经历了许多世事后,他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清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性情与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提到“平生江海性”,将自己比作广阔的江海,显示出其心胸的开阔与不拘小节的态度。接着“俗冗不到眼”,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琐事的无所谓,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立见解。诗中“偶然牵禄养”一语,表明诗人虽身处世俗,但并不甘心于此,反而因生活的必要而重拾写作。而后面两句则是诗人的自省,既感到对道理的愧疚,又欣喜于自己的性情洒脱,显示出内心的挣扎与平和。

最后,诗人提及“末路终此惠”,暗示人生的终结带来的反思与享受,尤以“养樗散”来总结,透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既接受生活的馈赠,又不忘内心的追求。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理念,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江海性:强调个人的宽广胸怀。
    • 俗冗不到眼:表明对世俗生活的淡漠。
    • 偶然牵禄养:生活所迫,重拾诗歌创作。
    • 所愧道益远:内心对道理的愧疚感。
    • 所喜性羽懒:欣赏自己能保持悠闲的性情。
    • 末路终此惠:在生命的尽头,获得一种安宁的生活。
    • 尤得养樗散:享受清闲自在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江海”比喻宽广的心胸,生动形象。
    • 对仗:如“所愧道益远,所喜性羽懒”,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个人内心的自省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强调在纷繁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闲。

意象分析:

  • 江海:象征宽广的心胸与自由的灵魂。
  • :古代常用以比喻清幽的生活环境,代表诗人向往的自在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认为自己一生的性情是什么样的?

    • A. 狭隘
    • B. 江海般广阔
    • C. 平淡无奇
  2. 诗中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如何?

    • A. 追求
    • B. 蔑视
    • C. 无所畏惧
  3. “末路终此惠”意指什么?

    • A. 生活的结束
    • B. 收获的快乐
    • C. 清闲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曹勋的《山居杂诗》则更着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与追求,二者都展现了隐逸的生活态度,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