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鲁
作者:程弥纶 〔唐代〕
曲阜国,尼丘山。
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
履风雩兮若见,
游夏兴兮鲁颜。
天孙天孙,何为今兮学且难,
负星明而东游闲闲。
白话文翻译
在曲阜国的尼丘山上,
周公的伟大思想已经难以探问,孔子却仍然开启了教化之门。
如果能在风祭之中看见孔子的神灵,
在游夏的时节感受到鲁国的面容。
天上的星君啊,为什么在今天的学习中如此艰难?
我只好负着星光,悠闲地向东游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曲阜:古代鲁国的都城,孔子的故乡。
- 尼丘山:曲阜境内的一座山,和孔子有密切关联。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源流之一。
- 夫子:指孔子。
- 履风雩:在风祭的场合中,祭祀孔子。
- 游夏:夏季游玩,可能指的是对鲁国历史文化的追思。
- 天孙:指天界的神明。
- 负星明:背负着星光,象征着追求理想和智慧。
典故解析:
- 周公与孔子:周公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孔子则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诗中提到他们,反映了对儒家文化的追求和弘扬。
- 风雩:古代祭天的仪式,体现了对祖先和文化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弥纶,唐代诗人,作品多涉猎社会风情与历史典故。他的诗风朴实自然,常常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怀鲁》创作于诗人对鲁国文化的追思与对孔子精神的怀念之际,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诗歌鉴赏
《怀鲁》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思考的诗作,通过对曲阜和尼丘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敬和向往。开篇提到“曲阜国,尼丘山”,不仅强调了地理位置,还暗示了鲁国文化的深厚。接下来的“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则是对历史的感慨,周公的伟大思想已难以探讨,唯有孔子的教化依然在世间流传,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诗中“履风雩兮若见,游夏兴兮鲁颜”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怀旧的情感,仿佛在风祭中能见到孔子的身影,夏日的欢愉让鲁国的面容更加生动鲜明。而“天孙天孙,何为今兮学且难”则流露出对当今学习环境的不满与困惑,正如古代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艰难。最后一句“负星明而东游闲闲”更是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愿意随意游荡,享受生活的悠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阜国,尼丘山。
- 描述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尼丘山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
-
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
- 周公的思想已然不可探问,而孔子的教化仍在继续,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反思。
-
履风雩兮若见,
- 在祭风的仪式中仿佛可以见到孔子的神灵,体现出对孔子精神的追慕。
-
游夏兴兮鲁颜。
- 夏天的游玩中,鲁国的文化气息愈加浓厚,诗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
天孙天孙,何为今兮学且难,
- 向天上的神明询问,为什么当今的学习如此艰难,表露出对当代教育的失望。
-
负星明而东游闲闲。
- 诗人愿意在星光下悠闲地东游,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孔子的精神比作神灵,体现出其崇高地位。
- 拟人:将天孙赋予人的情感,强调对学习的困惑。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现代学习环境的思考,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阜:象征着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 尼丘山:代表对历史的追思与敬仰。
- 风雩:祭祀的场合,体现对古代传统的尊重。
- 天孙:象征着天界的智慧与理想。
- 星明:寄托着追求理想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曲阜是哪个文化的发源地?
- A. 道教
- B. 儒家
- C. 佛教
-
诗中提到的“周公”指的是谁?
- A. 周朝的政治家
- B. 春秋时期的军事家
- C. 唐代的诗人
-
诗人对当今学习环境的态度是什么?
- A. 满意
- B. 不满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将《怀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王之涣的作品同样充满了对历史的思索和文化的追求,但其表现手法更为直白,更多强调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程弥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