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酬颖庐兼简晦窗》
时间: 2025-01-14 21:2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酬颖庐兼简晦窗
王蛰堪
酒外花稀,笛边春老,睡觉檐雨听残。
短檠窗味,邀醉与愁看。
暗抚离情别况,空销领篆缕茶烟。
凭谁道中年心事,哀乐总无端。
屏山。生远恨,才来枕畔,又到尊前。
算鸥约鸳盟,都是因缘。
长忆登楼快赏,禁几度惹泪偷潸。
凝望处遥天去雁,云意转高寒。
白话文翻译
在酒杯外花儿稀少,笛声旁春天已渐老去,睡梦中只听檐下雨声渐渐消逝。
短小的窗棂里,品味着醉意与愁绪。
暗自抚摸着离别的情感,空闲时分品味缕缕茶烟。
谁来诉说中年人的心事,悲欢离合总是无缘无故。
在屏山之下,生出远方的怨恨,刚刚在枕边相伴,又再次回到酒杯前。
算是鸥鸟约定的鸳鸯情缘,都是缘分的安排。
常常回忆登楼时的快意赏景,却不知几度泪水偷偷滑落。
凝视着遥远的天空中飞走的大雁,云意已转向高寒。
注释
- 酒外花稀:指酒楼外的花朵稀少,象征着春天的凋零。
- 笛边春老:笛声旁,春天已渐渐老去,表达时间的流逝。
- 短檠窗味:短小的窗子里蕴含的情感和味道。
- 离情别况:离别的情感和情境。
- 哀乐总无端:悲伤与快乐的心情总是无缘无故。
典故解析
- 鸥约鸳盟:这一句提及了鸥鸟与鸳鸯的情感,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缘分。
- 屏山:可能指代一种山水景象,象征着情感的隔离或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著称。他的诗作品多以生活琐事、自然景观和情感体验为题材,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王蛰堪的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转折点,充满对人生、情感和时间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是对中年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中年时期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以“酒外花稀”引入,给人一种春去花残的感觉,仿佛在暗示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随着“笛边春老”的引申,诗人进一步展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忧愁。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暗抚离情别况”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与对过往的怀念。特别是“凭谁道中年心事,哀乐总无端”,更是将中年人复杂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最后,诗人在“凝望处遥天去雁,云意转高寒”中,展现了他对未来的迷惘与思索,飞雁的意象更加强调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情感和时间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外花稀,笛边春老: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春日,暗示春天的结束与美好时光的流逝。
- 睡觉檐雨听残:雨声入耳,沉浸在这样的宁静中,感受到时光的消逝。
- 短檠窗味,邀醉与愁看:从小窗中看世界,醉意与忧愁交织。
- 暗抚离情别况:在静谧中思考离别的情感,暗自抚摸着心中的愁绪。
- 空销领篆缕茶烟:品茶时思绪缭绕,似乎在无尽的茶香中消磨时间。
- 凭谁道中年心事:感叹中年人的心情难以诉说,常常无端无故。
- 生远恨,才来枕畔,又到尊前:表现了对人生的无奈与错过,常常感到时间的无情。
- 算鸥约鸳盟,都是因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缘分的安排,从而感慨不已。
- 长忆登楼快赏:回忆起过去登楼时的快乐,感叹其难以再现。
- 禁几度惹泪偷潸:在回忆中不禁流泪,展现了内心深处的脆弱。
- 凝望处遥天去雁:远望飞去的大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云意转高寒:云彩的变化也象征着心情的冷淡,表达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笛、雨等意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哀乐总无端”,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情感和自然景象的结合,使诗更具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中年人的情感展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着青春与美好,映射着时光的流逝。
- 笛:代表着音乐与春天,暗示生活的惬意。
- 雨: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带有淡淡的忧伤。
- 雁:象征着离别,表现出思念与牵挂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酒外花稀”意指什么?
- A. 花儿盛开
- B. 花儿稀少
- C. 酒的香味
- D. 春天来了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提到“凝望处遥天去___”,可填入的词是?
- 答案:雁
-
判断题:诗中描写了对春天的热爱。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B(诗中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涉及思念与离别的主题。
- 《登高》(杜甫):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满庭芳》在对时光流逝及情感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对家庭的思念和忧虑,虽然情感基调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王蛰堪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分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