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太平花》
时间: 2024-09-19 20:4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太平花
作者:张伯驹
宝绘堂空,金炉烟冷,帘帷暗藉尘沙。
不知亡国,犹放太平花。
烽火年年五月,传风鹤时动哀笳。
平生自,干戈见惯,飘泊在天涯。
嫔妃都散尽,昭阳影带,只剩宫鸦。
望青城蜀道,水远山斜。
内苑分来异种,如今是开遍家家。
看兵气,光销日月,长与门繁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宝绘堂,金炉的烟雾冷却了,帘幕也因尘沙而暗淡。尽管国家已经灭亡,但仍然有太平花在盛开。每年五月,烽火连天,传来哀伤的笳声。自己一生习惯了战争与动乱,如今漂泊在天涯。后宫的嫔妃们都已散尽,只有昭阳的影子和宫中的乌鸦相伴。远望青城的蜀道,水远山斜,内苑的花已开遍每家每户。看那战争的气息,仿佛日月都被遮蔽,繁华的景象依然存在。
注释
- 宝绘堂:指装饰华丽的堂屋。
- 金炉:用来焚香的器具。
- 太平花:象征和平的花朵。
- 烽火:战争的象征,烽火连天表示战乱不断。
- 哀笳:哀伤的号角声。
- 昭阳影带:指后宫的妃嫔,昭阳是汉代王朝的一位宫女。
- 青城蜀道:指四川的青城山,蜀道是指通往蜀地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伯驹(1896-1979),近现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作品兼具古典美与现代感,常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交融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痛苦与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满庭芳 太平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国破家亡后的凄凉画面。开篇的“宝绘堂空,金炉烟冷”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的场所,如今却变得冷清无比,象征着衰败的王朝。接下来的“不知亡国,犹放太平花”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讽刺与无奈,尽管国家已灭亡,仍有太平花在开放,这似乎是对现实的无声控诉。
全诗以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为主线,诗人从个人的经历出发,写到对历史的感慨,尤其是“平生自,干戈见惯,飘泊在天涯”一句,表达了对战乱生活的习惯与无奈,令人感到深切的痛苦。最后,诗人以“看兵气,光销日月,长与门繁华”收尾,展现出一种对繁华的渴望与对现实的绝望交织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绘堂空:映衬出昔日繁华的空荡与冷清。
- 金炉烟冷:暗示失去的温暖与幸福。
- 帘帷暗藉尘沙:说明时光流逝的痕迹,环境的荒凉。
- 不知亡国,犹放太平花:对比强烈,表现出一种讽刺。
- 烽火年年五月:反复的战争带来的痛苦。
- 传风鹤时动哀笳:描绘战争的哀伤气氛。
- 平生自,干戈见惯:生活在战乱中,已然麻木。
- 嫔妃都散尽:后宫的繁华已成往事。
- 望青城蜀道:向往美好的地方,却又显得遥不可及。
- 内苑分来异种:种种花卉的变化,反映了生活的变迁。
- 看兵气,光销日月:战争的影响使生活失去生机与光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太平花比作和平的象征。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人的情感与行为。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伤感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覆灭的痛惜,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绘堂:象征昔日的繁华与奢华。
- 太平花:象征和平与安宁。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
- 青城蜀道:象征理想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平花”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和平
C. 灾难
D. 财富 -
诗的开头描绘的场景是怎样的?
A. 繁华热闹
B. 空荡冷清
C. 充满生机
D. 令人向往 -
“烽火年年五月”中的“烽火”指的是什么?
A. 繁荣
B. 战争
C. 自然灾害
D. 节日庆典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头》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家国的思念,表现出诗人在乱世中的迷茫与无奈。
- 李白的《夜泊牛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伯驹研究》
- 《近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