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吴哥窟忆旧和淮海》
时间: 2025-01-19 20:51: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涧里萦沙,溪边聚叶,古洞时变阴晴。
萧条林际,废殿枕寒英。
湖水平分旷渚,朱栏外绿共波平。
人家远空山切响,渐急泻银筝。
芳情。鸥戏岸马嘶峻路,花泛兰缨。
渐云滋岫复,树老沧瀛。
坐觉愁生白露,更饥鼠啼夜堪惊。
野风急芸黄腓草,瘦日下荒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水幽静的场景。溪流旁的沙子和树叶交错,古洞的光影时而明亮,时而阴暗。萧条的树林之间,废弃的殿宇靠在寒冷的花草上。湖面清澈,湖水与广阔的滩涂相互映衬,朱红的栏杆外,绿色的波浪轻轻荡漾。远处的人家和高山间传来微弱的声音,像银筝一样渐渐急促地流泻而下。鸥鸟在岸边嬉戏,马在陡峭的道路上嘶鸣,花朵随风飘荡,兰花的缠绕在其中。云彩渐渐滋润了山岚,树木在岁月中老去,沧海的边缘。坐在此处,感到愁苦如白露般生出,夜里听到老鼠的啼叫更是让人惊慌。野风在急促地吹拂,黄腓草摇曳,夕阳瘦弱地照在荒废的城池上。
注释:
- 萦沙:指沙石缠绕在溪流中,形象生动。
- 寒英:寒冷的花草,意指孤独清冷的环境。
- 朱栏:用红色栏杆装饰,增添了景色的色彩。
- 银筝:比喻水流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
- 兰缨:兰花的缠绕,象征着美丽与温婉。
典故解析:
- 吴哥窟:指的是柬埔寨的古代寺庙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诗中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思考。
- 沧瀛:意指沧海与瀛洲,常用于表达广阔而渺小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饶宗颐(1899-1992),字怀德,号寒松,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及诗人,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饶宗颐对吴哥窟的游历之际,结合对淮海的回忆,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思考与对自然风光的感悟。
诗歌鉴赏:
《满庭芳》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吴哥窟的怀念与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描绘的涧水、溪边、古洞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萧条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沧桑。尤其是“坐觉愁生白露”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孤独,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诗的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饶宗颐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对声音的描写,如“渐急泻银筝”,不仅让画面更为生动,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声音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涧里萦沙,溪边聚叶:描绘溪水与沙石、树叶的自然景象,意境清幽。
- 古洞时变阴晴:古洞的光影变化,表达时间的流逝。
- 萧条林际,废殿枕寒英:林中荒凉,废弃的宫殿与冷清的花草相依。
- 湖水平分旷渚,朱栏外绿共波平:湖水与滩涂的交融,朱栏与绿波的映衬,增添了色彩。
- 人家远空山切响,渐急泻银筝:远处人家的声音仿佛从山中传来,像水流声般涌动。
- 鸥戏岸马嘶峻路:鸥鸟在岸边嬉戏,马在崎岖道路上嘶鸣,生动的画面。
- 渐云滋岫复,树老沧瀛:云雾滋润山峦,古树苍老,展现自然的变化。
- 坐觉愁生白露,更饥鼠啼夜堪惊:坐在此处感到愁苦,夜里鼠声惊扰,传达孤寂感。
- 野风急芸黄腓草,瘦日下荒城:野风扫过,黄腓草摇曳,夕阳下的荒城生死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渐急泻银筝”用水流声比作银筝,音韵优美。
- 拟人:自然事物被赋予人性,如鸥戏岸。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描绘为主线,融入对历史遗迹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人生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涧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古洞:代表历史与记忆的沉淀。
- 朱栏:象征人类文明的痕迹。
- 鸥鸟:寓意自由与生命的乐趣。
- 荒城:象征人事无常与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洞”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与记忆
C. 诗人的情感 -
“渐急泻银筝”中的“银筝”比喻什么? A. 风声
B. 水流声
C. 鸥鸟的叫声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热爱与感慨
C.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表达一种宁静与安详。
-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现乡愁情绪。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