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时间: 2025-01-04 11:2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正丹枫乱叶舞诗情,惊鸿起汀洲。
对苍茫独立,江山如此,羁思悠悠。
尚忆幽坊小槛,笑语月侵楼。
谁遣楼心月,来照行舟。
波影云如镜,向沧浪唤酒,空阔呼鸥。
纵并刀堪剪,还解剪离愁。
待归来轻讴浅醉,想旧时张绪转风流。
却说与虹桥今夕,一片清秋。
白话文翻译:
在这秋天的枫树下,红叶飘舞,激荡着我的诗情,像惊鸿一样轻快地掠过滩涂。我独自面对这苍茫的山河,感慨万千,思绪也随之悠悠飘荡。还记得那幽静的庭院小栏杆,月光洒在楼阁上,传来欢声笑语。是谁让楼上的明月,照亮了我行驶的船只?波光潋滟,云彩如镜,我向着浩瀚的沧浪捧酒,空旷的地方呼唤着海鸥。即使刀剑锋利,也能剪断离愁。等我归来时,轻声歌唱,微醉于酒中,想念往昔那些风流韵事。今夜与虹桥相遇,映衬着这清冷的秋色。
注释:
- 丹枫:红色的枫树,象征着秋天的景色和诗情。
- 汀洲:指水边的小洲,描绘了水边的景致。
- 羁思:思念、牵挂,表示心中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
- 幽坊:指幽静的庭院。
- 楼心月:楼中看到的明月,象征着孤独与思乡。
- 沧浪:指广阔的江河,常用来表示人生的无常和漂泊。
- 虹桥:传说中的桥,象征着美好的景象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易,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人事的感悟,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体现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渴望。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开篇即以“正丹枫乱叶舞诗情”营造出浓厚的秋天氛围,红枫与飘零的落叶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接下来的“惊鸿起汀洲”则以轻快的意象表现出一种灵动的美,似乎在描绘着自然之美与人心之情的交融。诗人在此独立于苍茫的江山之中,感受到深重的羁思,思绪如潮水般涌来,表现出他对故土的深情眷恋。
随后,诗人通过回忆“幽坊小槛”的欢声笑语,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月光的照映与楼阁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诗中“波影云如镜”用比喻手法描绘出湖面如镜的宁静与广阔,而“向沧浪唤酒,空阔呼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洒脱的追求,尽管内心有离愁,但仍希望在酒中寻找解脱与慰藉。
最后两句“待归来轻讴浅醉,想旧时张绪转风流”,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也道出了对过往风流韵事的无尽思念。整首词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体现了袁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丹枫乱叶舞诗情”:描绘红枫与落叶舞动的秋景,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 “惊鸿起汀洲”:用“惊鸿”比喻轻快、灵动的状态,展现自然之美。
- “对苍茫独立”:诗人自我反思,面对广阔的江山,感受到孤独。
- “江山如此,羁思悠悠”:感慨江山壮丽,却无法摆脱思乡之情。
- “尚忆幽坊小槛”:回忆往昔,表现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笑语月侵楼”:月光照耀下的欢声笑语,暗示对亲友的思念。
- “谁遣楼心月”:感叹明月的光辉,象征孤独与思念。
- “波影云如镜”:描绘湖面平静如镜的美景,反映内心的宁静。
- “向沧浪唤酒,空阔呼鸥”:表达对自由和洒脱的渴望,渴望在酒中寻找慰藉。
- “纵并刀堪剪,还解剪离愁”:即使有利刃也无法割舍心中的离愁。
- “待归来轻讴浅醉”:期待归来之时,轻歌浅醉,传达放松与归属感。
- “想旧时张绪转风流”:怀念过去的风流韵事,表达对往昔的眷恋。
- “却说与虹桥今夕,一片清秋”:今夜在虹桥相遇,感受清秋的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鸿起汀洲”,将诗意与自然景象结合。
- 拟人:如“谁遣楼心月”,赋予月亮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分析:
- 丹枫: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汀洲:反映自然江河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映照着诗人的心情。
- 酒:代表放纵与解愁,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正丹枫乱叶舞诗情”中的“丹枫”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枫树
- B. 绿色树叶
- C. 白色花朵
-
诗中“尚忆幽坊小槛”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 A. 自然风光
- B. 旧时的欢声笑语
- C. 战争岁月
-
在诗的最后,诗人对“虹桥”的描述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往昔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命的叹息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作品,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人生哲理。
- 《秋夕》:杜甫的诗作,描绘了秋天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八声甘州》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涉及到月亮和孤独的主题,但袁易更加强调自然与心灵的交融,而李白则表现出对酒和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袁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