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雁》
时间: 2025-01-04 12:03: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雁
作者: 汪东 〔清代〕
又霜钟警梦夜凄清,雁阵破空来。
自榆关风紧,芦沟月冷,秋思难排。
应羡六朝金粉,嘹唳度长淮。
铁索沈江后,楼殿成灰。
本是随阳信鸟,甚浅洲远渚,不肯徘徊。
历间关烽火,毛羽屡惊摧。
倘遭逢青冥矰缴,剩衔芦孤影亦堪哀。
何如共泛沧溟去,游戏蓬莱。
白话文翻译:
在这霜冷的夜晚,钟声唤醒了我凄清的梦,雁阵破空而来。
榆关的风在呼啸,芦沟的月光显得寒冷,秋天的思绪难以排解。
我应该羡慕六朝的金粉之地,那些雁声嘹亮地飞过长淮。
铁索沉入江水之后,楼阁也成了灰烬。
本来是跟随阳光而来的信使鸟,怎奈这浅滩和遥远的水边,却不肯停留。
在历史的烽火岁月中,羽毛屡次被惊扰与摧毁。
如果遭遇青冥的渔网,剩下的也只有衔着孤零影子的芦苇,令人感到悲哀。
不如一起去泛舟在广阔的海洋上,游玩在蓬莱仙境。
注释:
- 霜钟:指霜降时节的钟声,象征寒冷;
- 榆关、芦沟:地名,表示北方的关隘和河流;
- 六朝金粉:指南朝时期的繁华和士大夫的生活;
- 铁索:指江河上的铁索桥,象征战乱和破败;
- 青冥矰缴:青冥指天空,矰缴指渔网,意指捕捉;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尤其以词作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 雁》创作于战乱与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以及雁阵的飞来,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雁阵的飞行引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首句“又霜钟警梦夜凄清”通过霜钟的音响唤醒梦境,营造出一幅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接着,诗人借助雁阵的到来,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回忆。
“应羡六朝金粉,嘹唳度长淮”表明了对过去繁华的向往,暗示与现实的落差。“铁索沈江后,楼殿成灰”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悲剧感,象征着战乱带来的破坏与无情。最后两句“何如共泛沧溟去,游戏蓬莱”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想与友人共游理想的境地,逃离现实的困扰。
整个词曲调低沉,情感深邃,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感、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霜钟警梦夜凄清:霜降时节,钟声响起,梦境被打扰,夜晚显得格外清冷。
- 雁阵破空来:雁群破空而来,带来秋天的讯息。
- 自榆关风紧,芦沟月冷:榆关风声紧促,芦沟的月光冷清,营造出凄凉的气氛。
- 秋思难排:秋天的思绪难以排解,表达了内心的忧愁。
- 应羡六朝金粉,嘹唳度长淮:羡慕六朝时期的繁华,雁声嘹亮飞过长淮,表达对过往繁华的怀念。
- 铁索沈江后,楼殿成灰:铁索沉入江中,楼阁化为灰烬,显示出战乱后的破败。
- 本是随阳信鸟,甚浅洲远渚,不肯徘徊:本应是随阳光而来的信使鸟,却不愿在浅滩和远岸徘徊。
- 历间关烽火,毛羽屡惊摧:历史的烽火中,雁羽多次被惊扰,暗示战乱对生命的摧残。
- 倘遭逢青冥矰缴,剩衔芦孤影亦堪哀:如果遇到青空中的渔网,剩下的只有孤独的芦苇影,令人感到悲哀。
- 何如共泛沧溟去,游戏蓬莱:不如一起泛舟于浩瀚的海洋,畅游于理想的蓬莱仙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阵比作信使,象征思乡之情;
- 拟人:霜钟唤醒梦境,赋予钟声以人性;
- 对仗:如“铁索沈江后,楼殿成灰”,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秋天的景象与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孤独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寒冷、孤独与清冷;
- 雁:象征思乡与归属,带有季节的变化;
- 榆关、芦沟:历史的象征,代表战乱与变迁;
- 铁索、楼殿:象征破败与历史的沧桑;
- 蓬莱:理想、美好的象征,代表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又霜钟警梦夜凄清”中的“霜”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的“六朝金粉”是指哪个时期?
- A) 唐朝
- B) 宋朝
- C) 南朝
- D) 明朝
-
诗人最后希望与谁一起去“泛沧溟”?
- A) 自己
- B) 朋友
- C) 家人
- D) 诗人未指明
答案:
- D) 冬天
- C) 南朝
- B) 朋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汪东 vs. 李清照
- 汪东的诗多表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情感,而李清照则多描绘爱情与个人情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经典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