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上元夜无月》
时间: 2025-01-04 11:01: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上元夜无月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碧翁翁倦眼是慵开,云尾憺愁余。倩剑锋抉破,常娥唤醒,翻自踌躇。江汉交流北渚,暗水动潜虚。不是骑鲸客,跋浪长鱼。梦去音尘千里,问上都灯市,绛蜡何如。老南浮羁客。三十六鳞疏。岁华新心情非旧,听邻娃笑语转更初。花南漏,丁丁遥夜,窗掩灯孤。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个无月的上元夜,诗人感到疲倦,眼睛懒散地睁开。云彩的尾巴似乎也带着忧愁。细剑划破了黑夜,仿佛常娥在呼唤,令我感到犹豫不决。江汉水流交汇在北岸,暗流涌动,似乎有潜在的虚无。不是骑鲸的客人,也不是在浪上长鱼的人。梦境中的音信已经隔了千里,询问上都的灯市,红蜡烛又如何呢?我这位老南方的羁客,三十六鳞的鱼似乎已变得稀疏。岁月新鲜,心情却与旧日不同,听见邻家的孩子们笑语,仿佛又回到了最初。花南漏水,丁丁的声响在遥远的夜里,窗帘掩着孤独的灯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翁翁:形容眼神疲惫。
- 倩剑锋抉破:这里的“倩剑”可能是比喻,指代一种锐利的东西,象征打破黑暗的力量。
- 常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
- 骑鲸客:指代那些志向远大,但又不切实际的人。
- 绛蜡:红色的蜡烛,象征灯市的繁华。
典故解析:
- 常娥:出自《山海经》,常娥因吞下仙药而飞升月宫,象征孤独与美丽。
- 骑鲸:意指追求理想或梦想的人,常与不切实际的幻想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48-1922),字葆光,号梦云,清末民初的诗人、学者,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 上元夜无月》创作于清末,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无月的上元夜为背景,构建了一种孤独而沉思的氛围。开篇处的“碧翁翁倦眼是慵开”,利用视觉的疲惫感,传达出一种无力感。紧接着,诗人以“云尾憺愁余”来引入情绪,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意境。常娥的呼唤与细剑的划破,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但同时也揭示出一种内心的踌躇与犹豫。
词中提到的“江汉交流北渚”,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动人之处,然而“暗水动潜虚”的描述又暗示了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诗人以“不是骑鲸客,跋浪长鱼”自我反省,表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感,似乎在提醒自己应脚踏实地。
后半部分通过“梦去音尘千里”反映出对远方的思念,而对灯市的询问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的“岁华新心情非旧”体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伴随着邻娃的笑语,似乎又唤起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翁翁倦眼是慵开:眼睛因疲倦而懒散地睁开,表现了诗人的无精打采。
- 云尾憺愁余:云彩的尾部带着忧愁,暗示诗人内心的烦恼。
- 倩剑锋抉破,常娥唤醒:用锋利的剑比喻打破黑暗,常娥的唤醒象征希望与美好。
- 江汉交流北渚,暗水动潜虚:描绘江河交汇的景象,暗流涌动则引出内心的迷茫。
- 不是骑鲸客,跋浪长鱼:自省不是那些追求虚无的理想主义者。
- 梦去音尘千里:梦境与现实的遥远隔阂。
- 问上都灯市,绛蜡何如:对繁华灯市的向往与思考。
- 老南浮羁客,三十六鳞疏:自喻为漂泊的客人,生活的艰辛。
- 岁华新心情非旧:时光流逝,心情变化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倩剑锋抉破”比喻对黑暗的抵抗。
- 拟人:如“常娥唤醒”赋予意象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世事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表现了孤独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渴望。
- 剑:象征希望与勇气。
- 江汉:象征流逝的时光与人生的旅途。
- 灯市:象征繁华与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常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 A. 西游记中的嫦娥
- B. 月宫中的嫦娥
- C. 嫦娥的姐妹
- D. 以上皆是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A. 鱼
- B. 云
- C. 剑
- D. 月
-
“岁华新心情非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新生活的期待
- C. 对时间的无奈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比较沈曾植的《八声甘州 上元夜无月》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二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沈曾植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自省,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爱情的怀念与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沈曾植的传记及其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