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送伯愚之乌里雅苏台》
时间: 2025-01-04 10:47: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送伯愚之乌里雅苏台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送萧萧征马向边州,都护出安西。正啼鸦噪晚,惊沙击面,烟树凄迷。
灞上回头南望,鳷鹊夕云低。谁识阳关意,兀坐渔师。
揽辔而今焉向,黯兰生荪苦,天上相思。
僾回风北溯,乐莫乐相知。
莽千里龙沙雁碛,借天山砥锷浮鲸鲵。
归须早,今年金印,斗大提携。
白话文翻译
送别的征马渐行渐远,向边疆出征,都护正要出发去安西。此时傍晚,乌鸦在啼叫,沙尘扑面而来,烟雾弥漫在树间,景象凄迷。
在灞水之滨,我回头向南望去,看到夕阳下的鳷鹊在云层中低飞。又有谁能理解阳关的情意,我独坐渔舟之上。
我揽住马缰,心中却不知该往何处,情绪黯然,兰草生长的地方苦涩无比,天上却只有思念。
北风凄冷,逆流而上,乐趣莫过于与知音相知。
辽阔的沙漠中,雁阵在飞,借着天山的高峰,浮游的鲸鱼和鲵。
归来应早,今年的金印,何其沉重,令人难以携带。
注释
- 征马: 征战的马。
- 都护: 古代边疆的统治者或军官。
- 阳关: 古代通往西域的关口,象征离别与思乡。
- 鳷鹊: 一种鸟,象征孤独。
- 兰生荪苦: 兰草生长的地方,意指艰难的环境。
- 金印: 通常指官印,象征权力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曾植(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工书法,擅长诗词。其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与人事,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沈曾植在送别好友伯愚赴边疆时所作。边疆的征战与离别,激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家国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 送伯愚之乌里雅苏台》是一首充满感情与思考的送别词。诗中描绘了边疆的景象与送别的情绪,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丽的氛围。开篇以“送萧萧征马向边州”引入,既点明了送别的主题,又给人一种急促、动荡的感觉。
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牵挂。乌鸦的啼叫与沙尘的袭来,增强了离别的苦涩。诗人站在灞水之畔,回头南望,既是对故乡的眷恋,也是对未来的无奈。尤其是“谁识阳关意,兀坐渔师”一句,流露出一种无助感,仿佛他与世隔绝,无法得到理解。
后面的意象如“黯兰生荪苦”,更是通过植物的生长象征了生活的困苦与思念的深重。最后一句“归须早,今年金印,斗大提携”则点出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荣誉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离别的苦楚与对友人的深情,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送萧萧征马向边州: 描述送别的情景,征马萧萧,带有一种离别的感伤。
- 都护出安西: 说明好友即将出征,强调了边疆的危险与责任。
- 正啼鸦噪晚,惊沙击面,烟树凄迷: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
- 灞上回头南望: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谁识阳关意,兀坐渔师: 体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揽辔而今焉向: 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 黯兰生荪苦,天上相思: 藉植物象征生活的苦涩与思念的深重。
- 僾回风北溯,乐莫乐相知: 传达对友谊的珍视。
- 莽千里龙沙雁碛: 描绘辽阔的沙漠,象征艰难的征途。
- 借天山砥锷浮鲸鲵: 通过自然景观传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希望。
- 归须早,今年金印,斗大提携: 结束时的希望与对未来的展望。
修辞手法
- 意象: 用自然景象表达情感,如“乌鸦”、“沙尘”、“兰草”等。
- 比喻: 通过“天上相思”比喻心中的思念。
- 对仗: 诗中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家国的责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征马: 代表征途与冒险。
- 乌鸦: 象征孤独与凄凉。
- 兰草: 代表艰苦的生活环境。
- 阳关: 象征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
B. 离别与思念
C. 自然风光 -
“谁识阳关意,兀坐渔师”这句的意思是? A. 对渔师的尊重
B. 感到孤独与无助
C. 赞美阳关的美丽 -
诗中提到的“金印”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与地位
C.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李叔同): 同样表达送别情感。
- 《登高》(杜甫): 描述自然景色与感慨的佳作。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对自然的描写和情感的浓烈程度有所不同。沈曾植的诗更偏重于边塞的孤寂与思念,而杜甫则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沈曾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