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廉州条上边事落职主管台州崇道观赋感》

时间: 2025-01-01 15:32:56

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

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

当时牧牛竖,尊贵谁与敌。

顦顇种瓜翁,乃是封侯客。

丈夫苟得时,粪土成拱璧。

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

古今谅皆然,我今何叹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
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
当时牧牛竖,尊贵谁与敌。
顦顇种瓜翁,乃是封侯客。
丈夫苟得时,粪土成拱璧。
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
古今谅皆然,我今何叹息。

白话文翻译:

在人生的百年中,穷困与富贵没有固定的迹象。
就像风前的花朵,盛开与凋谢都是瞬息之间。
当年牧牛的人,尊贵的地位又有谁能与之相敌呢?
那种种瓜的老翁,却也是贵族的宠儿。
男子汉若顺应时势,连粪土也能变为珍贵的宝物。
一旦恩宠衰退,黄金也会失去光泽。
古今都是如此,我如今又何必叹息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穷通:指贫穷与富贵。
  • :踪迹,迹象。
  • 譬如:比喻。
  • 荣谢:繁荣与衰败。
  • 牧牛竖:放牧牛的年轻人,这里指代地位低微的人。
  • 顦顇:种瓜的人,形容身世卑微。
  • 拱璧:比喻珍贵的东西。
  • 恩宠:皇帝的宠爱或恩赐。
  • :衰退。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牧牛竖”和“种瓜翁”是对地位不同的人物的描绘,反映了社会地位的变动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仕龙,宋代诗人,生活在变幻多端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个人经历与社会变迁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短暂的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变化。刘仕龙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开篇便指出人生的穷通无定,像风前的花一样,盛衰不过瞬息之间。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引发读者对自我处境的深思。诗中提到的“牧牛竖”和“种瓜翁”代表了社会中地位不同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对比,诗人强调了权势的无常与脆弱,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丈夫苟得时,粪土成拱璧”总结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恰当的时机,任何人都能获得成功和荣耀。而一旦失去恩宠,金银财富也会黯然失色。这种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古今谅皆然,我今何叹息”总结全诗,指出无论古今,人生都是如此。他以一种洒脱的态度面对命运的起伏,给人以思索与启示。这首诗在情感上既有惆怅,也透出一种对命运的淡然,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生百年中,穷通无定迹:人生在世,富贵与贫穷没有固定的规律。
  • 譬如风前花,荣谢亦顷刻:就像风中的花朵,盛开与凋谢都是瞬间的事。
  • 当时牧牛竖,尊贵谁与敌:当年放牛的少年,谁能与他现在的尊贵地位相抗衡?
  • 顦顇种瓜翁,乃是封侯客:那种种瓜的老翁,曾经也是位高权重的人物。
  • 丈夫苟得时,粪土成拱璧:在适当的时机,任何人都能将卑微的东西变为珍宝。
  • 一朝恩宠衰,黄金失颜色:一旦失去宠爱,财富也会失去光彩。
  • 古今谅皆然,我今何叹息: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的道理,我为什么还要叹息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前花”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 对比:通过“牧牛竖”和“种瓜翁”的对比,强调了地位的变化。
  • 排比:多个例子并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起伏的描绘,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反映了古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前花:象征人生的短暂与变化。
  • 牧牛竖:象征地位低微的人。
  • 种瓜翁:象征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卑微。
  • 黄金:象征财富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牧牛竖”指的是: A. 放牛的年轻人
    B. 牧羊人
    C. 权贵
    D. 商人

  2. “粪土成拱璧”表达的意思是: A. 粪土没有价值
    B. 在适当时机,卑微的东西也能变得珍贵
    C. 财富的重要性
    D. 人生的无常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人生的无常与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短暂的珍惜与豪情。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刘仕龙的作品都涉及到对人生起伏的思考,前者更加沉重而后者则显得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无常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