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憔悴何时已,思君苦未休。
乱山残树影,野水暮云秋。
雨逐江声黑,虹明夕照收。
何时重把袂,清梦自悠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何时我已经憔悴得如此,思念你却仍未停止。山间乱树的影子和野外水流的模糊景象,以及暮色中的云彩,都是秋天的气息。在雨中,江水的声音显得更加沉重,彩虹在夕阳的照耀下渐渐消失。究竟何时才能再次相聚呢?在梦中,我的思绪依旧是那么悠远而清晰。
注释:
- 憔悴:形容因思念而显得疲惫、憔悴。
- 思君:思念朋友或爱人。
- 乱山残树影:描绘山间残余的树影,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 野水暮云秋:秋天的景象,指野外的水流与傍晚的云彩。
- 雨逐江声黑:雨水伴随着江水的声音,使得环境更加阴沉。
- 虹明夕照收:彩虹在夕阳的照耀下消失。
- 重把袂:重聚时再次握住衣袖,表示重逢的情景。
- 清梦自悠悠:在梦中,思绪悠远而清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王缙,清代诗人,其生平和创作多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王缙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人世间的感慨。
创作背景:
《雨夜怀邓孝威》写于一个雨夜,诗人因思念友人邓孝威而作。邓孝威与诗人友谊深厚,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感情和优美的意象打动人心。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两句“憔悴何时已,思君苦未休”,直抒胸臆,表达了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与疲惫。接下来的“乱山残树影,野水暮云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身处秋天的黄昏,景色与心情交融。最后的“何时重把袂,清梦自悠悠”,不仅是对重聚的渴望,也暗示着思念之情的绵延无尽,仿佛在梦中也能与友人相会。这首诗以清逸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使人感受到友谊的珍贵与思念的苦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憔悴何时已: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逐渐憔悴的感受。
- 思君苦未休:强调了思念之苦没有停止,情感深厚。
- 乱山残树影:通过山影和树影,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野水暮云秋:描绘了秋季的自然景象,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雨逐江声黑:雨水与江声结合,形成一种沉重的氛围。
- 虹明夕照收:彩虹与夕阳的描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
- 何时重把袂:重聚的渴望,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清梦自悠悠:在梦中与友人相聚,体现了思念的无尽。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雨逐江声黑”,将雨声与江声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氛围。
- 拟人:自然景象中隐含情感,使得景物有了生命。
- 对仗:诗中有对仗的运用,如“乱山残树影,野水暮云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表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深度,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和思念的绵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忧愁与思念。
- 江: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虹:象征着美好与渴望。
- 梦:象征着对友谊的向往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思君苦未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思念之苦
- C. 忧愁
- D. 快乐
- 答案:B
-
“乱山残树影”中的“乱山”指的是什么?
- A. 井然有序的山
- B. 形状各异的山
- C. 荒凉的山
- D. 高耸的山
- 答案:C
-
诗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戴王缙
- D. 白居易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雨夜怀邓孝威》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均表达思念之情,但《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而《雨夜怀邓孝威》则通过雨夜展现对友人的思念。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却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