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粲诗》

时间: 2025-01-04 07:56:51

端坐苦愁思。

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

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

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

惜或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

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

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

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

自使怀百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王粲诗
曹植

端坐苦愁思。
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
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
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
惜或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
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
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
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
自使怀百忧。

白话文翻译:

我端坐在这里,心中充满愁苦与思念。
我整理衣衫,准备西行。
树木吐出春天的花朵,
清澈的池水奔涌而流。
池中有只孤独的鸳鸯,
悲鸣着寻求伴侣。
我愿意抓住这只鸟,
可惜没有轻便的船只。
我想要回去,却忘记了故乡的道路,
只顾回望,心中满是愁苦。
悲风在我身旁呼啸,
羲和的车马匆匆而逝,留不住时光。
阴云笼罩万物,
我又何必惧怕沼泽的滋润不够呢?
是谁让你多愁善感?
难道是你自己让心中充满忧虑?

注释:

  • 羲和:传说中掌管日的神祇。
  • 鸳鸯:一种象征爱情的鸟,常成对出现,孤鸳鸯则寓意孤独。
  • 重阴:指阴云密布。
  • 泽不周:指水泽的滋润不均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代表。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个体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植与王粲的交往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及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及个人情感的纠葛。

诗歌鉴赏:

《赠王粲诗》展现了曹植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诗风。诗中,作者以端坐苦思的姿态开篇,引出内心的愁苦,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随着春华的绽放和清流的奔涌,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外相应的和谐美。孤鸳鸯的哀鸣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想要执鸟,却又感叹无舟可渡,这一情景令人感同身受。

同时,诗中提到的悲风与羲和的逝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重阴的意象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阴郁,似乎在表达即使万物因阴云而润泽,但愁苦却难以消散。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感伤和对友情的惆怅,抒发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最后一句“自使怀百忧”更是点明了诗人在困境中反思自我,揭示出愁苦往往是自己内心的选择,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端坐苦愁思:开篇直接表达内心的忧愁。
    • 揽衣起西游:准备出发,暗示对未知的期待与不安。
    • 树木发春华: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新的开始。
    • 清池激长流:流动的水象征生命与不息的时间。
    • 中有孤鸳鸯:孤独的象征,表现对友谊的渴望。
    • 哀鸣求匹俦:鸳鸯的哀鸣引发共鸣,表达孤独。
    • 我愿执此鸟:渴望拥有,但无奈受限。
    • 惜或无轻舟:表达无舟可渡的困境。
    • 欲归忘故道:想要回归,但却迷失方向。
    • 顾望但怀愁:承认内心的忧虑。
    • 悲风鸣我侧:外界的悲风与内心的愁苦相呼应。
    • 羲和逝不留:时光流逝,无法挽留。
    • 重阴润万物:阴云虽能滋润万物,却也令人感到压抑。
    • 何惧泽不周:反思,人生的滋润与否其实不重要。
    • 谁令君多念:自问自答,揭示内心的思虑。
    • 自使怀百忧:意识到忧虑是自己造成的。
  • 修辞手法

    • 拟人:鸳鸯的“哀鸣”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重阴润万物”与“何惧泽不周”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友谊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曹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意象分析:

  • 孤鸳鸯:象征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求。
  • 悲风:外界的悲伤氛围,映射内心的愁苦。
  • 春华:生命的新生与希望。
  • 重阴:人生的压抑与阴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鸳鸯”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B

  2. 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兴奋
    答案:B

  3. “羲和逝不留”中的“羲和”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太阳神
    C. 诗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赠王粲诗》和《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但《赠王粲诗》更侧重于友谊和人生的思考,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直接怀念。

参考资料:

  • 《魏晋诗歌集》
  • 《曹植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