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二月便芳菲,极浦斜陂望欲迷。
晓露垂青官道湿,暮烟笼翠野塘低。
谁家好句生春梦,何处多情碍马蹄。
莫向东风怨离别,王孙归后亦萋萋。
白话文翻译:
每年的二月芳草遍地,站在极远的河岸斜坡上望去,仿佛迷失了方向。
清晨的露水滋润了青色的官道,傍晚的烟雾笼罩着翠绿的野塘。
哪家吟诗作句,描绘春天的美梦?哪里又有多情的人,因马蹄而停留?
不要对东风抱怨离别,王孙归来后,草木依旧萋萋。
注释:
- 芳菲:指春天草木繁盛的景象。
- 极浦:指遥远的河岸。
- 斜陂:倾斜的坡地。
- 晓露:清晨的露水。
- 官道:指通往城镇的道路。
- 暮烟:傍晚的烟雾。
- 翠野塘:指翠绿的野外池塘。
- 春梦:春天的美好幻想。
- 东风:春风,常用来象征生机和希望。
典故解析:
“王孙归后”可以理解为王孙(王族的子孙)归来后的情景,常常用来描绘春天的归来与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今壁,明代诗人,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怀与社会环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春草的景象,表达对生命和离别的思考。
诗歌鉴赏:
《芳草》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思考的诗。诗人在春天的二月,描绘了草木繁盛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顽强。诗的开头便以“年年二月便芳菲”引入春天的主题,给人以温暖和希望。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清晨的露水和傍晚的烟雾,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细腻与柔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引入了对春梦与离别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诗人询问“谁家好句生春梦”,既是对诗歌创作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而“莫向东风怨离别”则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必过于沉溺于离别之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年年二月便芳菲”:每年二月春草繁盛,暗示着生命的轮回。
- “极浦斜陂望欲迷”:站在远处的斜坡上,目光所及,令人迷醉于春色。
- “晓露垂青官道湿”:清晨露水滋润了道路,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 “暮烟笼翠野塘低”:傍晚的烟雾笼罩着池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谁家好句生春梦”:询问谁的诗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艺术的追求。
- “何处多情碍马蹄”:哪里有多情的人停下了马蹄,暗示着情感的牵绊。
- “莫向东风怨离别”:劝诫人们不必怨恨离别,保持乐观。
- “王孙归后亦萋萋”:即使王孙归来,草木依然繁盛,生命没有因离别而停止。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比作生命的繁盛。
- 拟人:让自然景象展现出情感,如“东风怨离别”。
- 对仗:如“晓露”与“暮烟”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离别与人生的哲思,倡导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 芳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晓露:象征清新与纯洁。
- 暮烟:象征迷离与思索。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芳草》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释今壁
C. 杜甫 -
诗中“晓露”指的是什么? A. 夜间的露水
B. 清晨的露水
C. 雨水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春天
C. 秋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释今壁的《芳草》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但释今壁更多地关注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在离别中透露出更深的忧伤。两者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
- 《诗经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