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月山花亦自真,
乡园多似昔时春。
不疑邻火烧红叶,
但整麻衣揖故人。
行径苔深烟迹冷,
南湖雨过水声新。
渔歌隐听斜阳外,
千顷沧波一梦身。
白话文翻译:
溪边的月光和山上的花都显得真实而自然,
乡下的景色多像往年春天的模样。
不怀疑邻家的火焰正在烧红了树叶,
我只是整顿麻衣向老朋友致意。
走在青苔覆盖的小路上,烟雾中的痕迹冷清,
南湖的雨过后,水声显得格外清新。
隐隐约约听见渔歌在斜阳的外面,
千顷的沧海波涛中,我仿佛沉浸在梦中。
注释:
- 溪月:溪水旁的月光,意指宁静的自然景象。
- 乡园:家乡的园林,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邻火:邻居的火光,象征生活的温暖与亲近。
- 整麻衣:整理麻制的衣服,表示对朋友的尊重。
- 苔深:青苔生长得很深,暗示环境的幽静。
- 烟迹冷:烟雾散去后留下的痕迹,表达孤寂和清冷的感觉。
- 南湖:指南边的湖泊,给人以清新的意象。
- 渔歌:渔民的歌声,象征生活的乐趣与宁静。
- 沧波一梦身:在辽阔的波涛之中仿佛进入梦境,表现诗人的遐想与沉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释今壁,明代僧人,擅长诗词,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旧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书梦》以清新自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开篇用“溪月山花”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给人以舒适感。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乡园,怀念往昔的春光,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怀恋,也暗示了对人情的渴望。邻火映红叶,这个细节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人际之间的亲密关系。
后面的句子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与清新,尤其是“行径苔深烟迹冷”,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最后两句则通过渔歌与波涛,表现了诗人沉醉于自然的状态,仿佛生活在梦中,水声和渔歌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诗人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中间部分通过“邻火”和“麻衣”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后面的描写逐渐深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入思考,通过音韵和意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顷沧波一梦身”,将人生与梦境相连,暗示生活的短暂和梦幻。
- 拟人:如“渔歌隐听”,使自然的声音似乎在诉说故事,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溪月山花”和“乡园多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故人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友情和自然的深刻体验,展现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宁静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溪月:象征宁静、美好。
- 乡园:代表故乡和温暖的记忆。
- 邻火:体现人际间的温情。
- 渔歌:象征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方式。
- 沧波:暗示生活的辽阔与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溪月山花”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乡愁
- B. 自然的美
- C. 人际关系
- D. 生活的烦恼
-
“不疑邻火烧红叶”中的“邻火”指代什么?
- A. 朋友的火焰
- B. 邻居的生活
- C. 自然的变化
- D. 烟雾的消散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 A. 失落
- B. 梦幻
- C. 忧伤
- D.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释今壁《书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但王维更注重孤独中的自省,而释今壁则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释今壁研究》
- 《古诗词鉴赏的艺术》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