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员外拜官觐省》

时间: 2025-01-04 07:32:07

二十为郎事汉文,鸳雏骥子自为群。

笔精已许台中妙,

剑术还令世上闻。

归觐屡经槐里月,出师常笑棘门军。

莫言来往朝天远,看取鸣鞘入断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
二十为郎事汉文,鸳雏骥子自为群。
笔精已许台中妙,剑术还令世上闻。
归觐屡经槐里月,出师常笑棘门军。
莫言来往朝天远,看取鸣鞘入断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马员外拜官觐省的祝贺和美好祝愿。诗中提到,马员外二十岁时已成为汉朝的郎官,像骏马和雏鸟一样自成一群,才华出众。笔锋犀利,已经被台上的人认可为优秀,剑术在世间也广为人知。他多次在经过槐树下的月光时回朝觐见,出征时经常与军中同伴欢笑。不要觉得来往朝廷很远,待看他在云端鸣鞘的英姿。

注释:

  • :古代对年轻官员的称呼。
  • 骏马:比喻优秀的人才。
  • 笔精:形容写作技艺高超。
  • 台中:指朝廷。
  • 觐省:觐见皇帝。
  • 榐里月:槐树下的月光。
  • 棘门军:比喻军队,指出征的军队。
  • 鸣鞘:形容剑鞘发出的声音,象征将士雄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0年,卒年不详。钱起为人谦和,才华横溢,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送别马员外赴京拜官之际创作的,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官场的憧憬与对同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是一首充满祝愿与期盼的送别诗,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马员外的才能与成就,表现了对他前途的赞美与祝贺。开篇提到马员外年少成名,且以“鸳雏骥子”形象比喻他在年轻时便已出众,暗示他将来在官场中必定大有作为。接下来的笔锋与剑术的描写,更是将马员外的才华与实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对他才华的赞赏。诗中提到“归觐屡经槐里月”,这里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现了马员外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对朝廷的忠诚。

最后一句“莫言来往朝天远,看取鸣鞘入断云”,则是展现了一种豪情壮志,传达出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鼓励他在仕途上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谊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十为郎事汉文:马员外在二十岁时就成为了汉朝的郎官,意味着他年轻有为。
  • 鸳雏骥子自为群:比喻他像骏马和雏鸟一样,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群体中的一员。
  • 笔精已许台中妙:他的写作技艺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 剑术还令世上闻:他的剑术也在社会上颇有名声。
  • 归觐屡经槐里月:他多次在槐树下的月光中回朝觐见。
  • 出师常笑棘门军:出征时与军队的同伴欢笑,表现出轻松与自信。
  • 莫言来往朝天远:不要觉得往返朝廷很远。
  • 看取鸣鞘入断云:期待他将来能像鸣鞘的剑一样高飞入云,展现出英姿飒爽的风采。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鸳雏骥子”比喻马员外的才华与潜力。
  • 对仗:如“笔精已许”与“剑术还令”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鸣鞘入断云”来形容未来的辉煌,激发读者的想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马员外的深情祝愿,传达出对友人的期许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诗中既有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也有对其未来的信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理想与事业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年轻的官员,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骏马:象征着卓越与非凡的才能。
  • 月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情感。
  • 鸣鞘:象征着英雄的气概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马员外在多大年纪时成为郎官?

    • A. 18岁
    • B. 20岁
    • C. 22岁
  2. 诗中提到的“笔精”指的是什么?

    • A. 剑术
    • B. 写作技巧
    • C. 政治才能
  3. “莫言来往朝天远”的意思是:

    • A. 来往很远
    • B. 不要觉得朝廷遥远
    • C. 朝廷距离很近

答案:

  1. B. 20岁
  2. B. 写作技巧
  3. B. 不要觉得朝廷遥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涉及送别与祝福,但更多地侧重于友谊的深厚与感伤,而钱起的这首则更强调对未来的期望与祝愿。李白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传达出一种豪情壮志,而钱起则用“鸣鞘入断云”描绘出对马员外未来成就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