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夜泊》
时间: 2025-01-04 07:2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城夜泊
作者: 王恭 〔明代〕
泽国秋风旅雁飞,
海天愁思正依依。
孤城背岭闻吹笛,
白露横江卧湿衣。
砧杵远村寒事早,
市桥残火夜渔归。
兴来且醉梅江月,
遮莫乡原落梦微。
白话文翻译:
在湿润的泽国,秋风中,归雁在天际飞翔,
海天一色,愁绪在心头萦绕不去。
孤独的城市背靠山岭,传来吹笛的声音,
白露洒落在江面,湿透了我的衣裳。
远村的砧杵声响,寒冷的季节来得早,
市桥上残存的微光,渔舟在夜里归来。
兴致来了就醉倒在梅江的月光下,
不必再想家乡的梦已经模糊。
注释:
字词注释:
- 泽国:指水乡,江南地区。
- 旅雁:归来的大雁。
- 依依:依恋、留恋的样子。
- 孤城:孤立的城市。
- 背岭:背靠山岭。
- 白露:指秋季的露水。
- 砧杵:砧板和杵,指农村的生活劳作。
- 寒事:指冬天的到来和寒冷的事物。
- 市桥:市集的桥。
- 残火:残留的火光。
- 兴来:情绪高涨时。
- 梅江:指梅城的江水。
- 乡原:故乡的原野。
- 落梦微:模糊的梦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旅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恭,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梅城夜泊》创作于诗人旅途中,身处梅城,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凉意与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梅城夜泊》是一首描绘秋夜旅途心境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开篇以“泽国秋风旅雁飞”引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旅雁的飞翔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漂泊与无依。接着“海天愁思正依依”一句,成功地将个人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孤城背岭闻吹笛”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笛声在夜空中回荡,与诗人的心情形成共鸣。同时,“白露横江卧湿衣”更是将诗人的孤寂与天气的变化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夜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最终以“兴来且醉梅江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逃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泽国秋风旅雁飞:描绘了秋天的水乡,归雁在空中飞翔,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 海天愁思正依依:海天一色,诗人心中愁绪萦绕,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孤城背岭闻吹笛:孤城背靠山岭,可以听到远处的笛声,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 白露横江卧湿衣:白露降在江面,诗人的衣裳被打湿,象征着对秋天的感受与旅途的疲惫。
- 砧杵远村寒事早:远村传来砧杵声,暗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
- 市桥残火夜渔归:市桥上残余的微弱火光,渔船归来,描绘出夜晚渔村的宁静。
- 兴来且醉梅江月:诗人兴致高涨,陶醉在梅江的月光下,表达放松与享受。
- 遮莫乡原落梦微:不必再想故乡的梦已经模糊,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现实的逃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砧杵远村寒事早,市桥残火夜渔归”,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意象:通过“秋风”、“旅雁”、“白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秋夜的孤独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旅途中的孤独、思乡的情感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旅雁:象征游子的孤独与归属感的渴望。
- 白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砧杵:代表农家的生活,暗示了诗人与自然、乡土的联系。
- 梅江月: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旅雁”指的是:
A. 归来的大雁
B. 游子的心情
C. 秋天的景色
答案:A -
“白露横江卧湿衣”中“白露”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游子的思乡
C. 寒冷的天气
答案:A -
诗人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B. 对现状的满足与享受
C. 对亲人的挂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王恭与李白的作品都通过夜泊的情景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王恭的《梅城夜泊》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游子的孤独感,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王恭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