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流西凉》
时间: 2025-01-19 13:20:27意思解释
送友人流西凉
作者: 王恭 〔明代〕
原文展示:
凤林关路远悠悠,惆怅行人过陕州。
渭水寒流秦塞晚,灞陵残雨汉原秋。
玉门壁垒看应遍,白苇黄榆梦亦愁。
江海同人今已尽,南冠何事到君头。
白话文翻译:
凤林关的路远而悠长,行人经过陕州感到惆怅。
渭水在寒冷的流淌中,秦塞的傍晚已然来临,
灞陵的秋雨依旧在残留。
玉门的壁垒应该是到处可见,
白苇与黄榆中,我的梦也是愁苦。
江海的朋友如今已经离散,
南冠的事情为何又落到你头上?
注释:
- 凤林关:位于陕西省,是古代重要的关口。
- 陕州:今河南省,古代的地名。
- 渭水:流经陕西的河流,象征着悲伤和思念。
- 秦塞:指秦国的边塞,反映出边塞的苍凉。
- 灞陵:地名,古灞河流域,也象征着秋天的凋零。
- 玉门:古代边关,象征着远行和思念。
- 南冠: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子,象征失意与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情感细腻深沉。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蕴含对人生无常和远行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友人流西凉》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开篇的“凤林关路远悠悠”即点明了送别的场景,展现出路途遥远的孤独感,接着“惆怅行人过陕州”则将此情转为对行人的焦虑与惆怅,仿佛在预示着友人将面临的艰难旅程。此时的渭水、秦塞和灞陵,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愁。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玉门壁垒看应遍”来进一步深化主题,玉门作为古代边关的象征,暗示着友人即将面临的险阻与艰苦。而“江海同人今已尽,南冠何事到君头”则是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与期盼,表达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人生变迁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旅途的沉思,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林关路远悠悠”:表达了送别场景的遥远与孤独。
- “惆怅行人过陕州”:行人过境时的惆怅心情。
- “渭水寒流秦塞晚”:渭水流淌寒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凄凉的氛围。
- “灞陵残雨汉原秋”:秋天的雨水残留,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 “玉门壁垒看应遍”:玉门关的重重壁垒,暗示着前方的艰难。
- “白苇黄榆梦亦愁”:梦中的白苇与黄榆,象征着愁苦的情思。
- “江海同人今已尽”:曾经的友情如今已然散尽。
- “南冠何事到君头”:友人为何又要承受失落与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远行,表达对友人的担忧。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子对仗,使情感更为深刻。
- 象征:用自然景物象征人的情感,如白苇与黄榆代表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眷恋,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未知的忧虑,展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林关:象征遥远的旅途与离别。
- 渭水:代表流逝的时间与思念之情。
- 玉门:象征边塞与艰难的旅程。
- 白苇:代表愁苦与思念的情绪。
- 南冠:象征士人的失意与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送友人流西凉》的作者是?
- A. 王恭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凤林关”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遥远的旅途
- C. 繁华的城市
- D. 友人的家乡
-
“南冠”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荣耀与成功
- B. 失落与沧桑
- C. 爱情与幸福
- D. 努力与奋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别》同为送别诗,均表现了对离别的伤感,但李白的《送友人》更多地强调了友情的珍贵,而王恭的《送友人流西凉》则更侧重于人生的无常与旅途的艰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恭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