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令 西山隐者相访》

时间: 2025-01-01 14:24:56

有缘相遇芥投针。

话真心。

死三阴。

阳自浆成,琼液不时斟。

伴饮琅琅声贯耳,无弦曲,肖风琴。

氤氲消息拍胸襟。

九成金。

鬼神钦。

一混天光,变化体难寻。

空似空中成妙有,心朗朗,虑沉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神子令 西山隐者相访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有缘相遇芥投针。话真心。
死三阴。阳自浆成,琼液不时斟。
伴饮琅琅声贯耳,无弦曲,肖风琴。
氤氲消息拍胸襟。九成金。
鬼神钦。一混天光,变化体难寻。
空似空中成妙有,心朗朗,虑沉沉。

白话文翻译

有缘千里相会如同芥子投针般的微小。我们畅谈真心的话语。
死去的三阴,阳光自我酿成,琼浆玉液不时斟满杯中。
伴随着琅琅的饮酒声在耳畔回响,虽无弦乐,却如风琴般动听。
氤氲的消息冲击着我的胸怀,仿佛是九成的黄金。
连鬼神都为之钦佩。一种混沌的天光,变化的本体难以捉摸。
空灵似乎在空中形成妙有,心中明亮而又沉重的思虑。

注释

  • 芥投针: 比喻缘分微小而珍贵。
  • 三阴: 指阴郁的状态,可能隐喻生命中的困境。
  • 琼液: 指美酒,象征着友谊的温暖。
  • 无弦曲,肖风琴: 形容音乐的悠扬,尽管没有乐器却能感受到旋律。
  • 氤氲: 形容气氛或情感的朦胧。
  • 九成金: 喻指贵重的东西,可引申为友谊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著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常以清新脱俗、直抒胸臆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隐者的生活状态和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在清淡生活中与友人相聚的欢愉。

诗歌鉴赏

《江神子令 西山隐者相访》是一首表达友谊和哲理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隐者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便以“有缘相遇”引入,强调了缘分的珍贵与微妙,仿佛生活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命运的安排,值得珍惜。

接着,诗人提到了“阳自浆成”,暗示阳光明媚,生命力旺盛,和煦的阳光与美酒交融,构成了一幅温暖和谐的画面。伴随着琅琅的饮酒声,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音乐,虽然没有乐器,却能在心中引发共鸣,这一情景不仅是友谊的象征,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哲思,讨论变化与空灵的关系,表面似乎在讲述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探讨人生命运的无常和内心的宁静。诗人用“空似空中成妙有”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整体来看,诗词浑然天成,情感深邃,蕴含着对生命、友谊及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缘相遇芥投针: 表示缘分微小但珍贵。
  • 话真心: 诚心诚意地交流。
  • 死三阴: 隐喻生命中的低谷或困境。
  • 阳自浆成: 自我酿造的阳光,象征着自我启迪与成长。
  • 琼液不时斟: 友情如美酒,随时共享。
  • 伴饮琅琅声贯耳: 饮酒时的欢声笑语,营造出愉悦的氛围。
  • 无弦曲,肖风琴: 比喻欢快的气氛,虽无乐器却似乎有音乐。
  • 氤氲消息拍胸襟: 友谊的情感涌动心间,感受深切。
  • 九成金: 形容友谊的珍贵。
  • 鬼神钦: 形容友谊受到尊重。
  • 一混天光: 对变化的感叹,象征人生的无常。
  • 空似空中成妙有: 生命的空虚与存在的奇妙。
  • 心朗朗,虑沉沉: 内心明亮却又忧虑重重。

修辞手法

  • 比喻: “有缘相遇芥投针”形象地描绘了缘分的微小。
  • 对仗: “琼液不时斟”与“伴饮琅琅声贯耳”形成对比。
  • 拟人: “鬼神钦”赋予鬼神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探讨友谊的同时,反映了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强调了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 生命、希望与积极向上的象征。
  • 琼液: 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 氤氲: 诗意的情感与氛围。
  • 九成金: 友谊的无价之宝。
  • 空灵: 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与领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有缘相遇”中“缘”的意思是什么? A. 缘分
    B. 关系
    C. 感情
    D. 机会

  2. “琼液不时斟”中“琼液”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清水
    C. 美食
    D. 药水

  3. “鬼神钦”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友谊的珍贵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同样表达了友谊与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李白:两者都表达了对亲情与友情的思索,但刘志渊更注重哲理与人生的感悟,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